中秋节起源于唐朝,月饼源自明朝,中秋赏月为什么还要吃月饼,有什么典故?
中秋节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出自西汉丑女拜月典故,也有人说出自唐朝宫女祭月。而真正月饼起源人间广为流传有鼻子有眼的是朱元璋起兵谋反杀鞑子一事。
当时鞑子也就是胡人,胡作非为,无恶不作,欺男霸女,而且把菜刀都用铁链子锁住,每十户人家用一把菜刀,以防民众暴乱。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当时有一能人刘伯温想了一条妙计,辅佐朱元璋起兵暴动,这个信息就是包在月饼之中,一传十,十传百,在八月十五夜起兵,这一壮举赢得了天下人们的爱戴。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在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包上好多个花样各异的月饼来,有甜,有咸,有韭菜,有果仁,有芝麻。可以说里面都有馅的,这就是月饼的起源。在农村还有一种风俗,八月十五杀鞑子,鞑子鸭子的鼻音,这个传说在农村广为流传。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农历每季每月的十五,分别称为孟、仲、季。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日居于秋季的正中,所以,称作“仲秋”,“仲”即居中的意思,而八月十五日即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故称为“中秋节”或“仲秋节”。这时,因为月色倍明于常时,所以又称为“月夕”。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百姓也就有了中秋祭月、拜月、赏月习俗。据史料记载,在唐代,祭拜月神后,还要赏月吃团圆饼,饮桂花酒,使八月十五成为了一个互相祝福、喜庆团圆的日子。
月饼在很早以前叫小饼或甜饼,开始是祭奉月神的供品之一。到了唐朝在京城长安有了专制月饼的辅子,宋代就兴旺起来了。北宋苏东坡曾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那时的小饼与现在的酥皮月饼很相似。
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游到杭州时正值中秋,一些学士奉献甜饼给乾隆品尝。乾隆一边赏月一边吃饼,连声说:”好月,好饼,中秋良宵也。“从此,中秋做月饼吃月饼在全国兴起。月饼也做的大了,供月时有如同大吃盘大小一般。据说,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算是一个巨型月饼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一书。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中的《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明清时,己是与元旦齐名,成为了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仅次于春节,成为第二大传统节日。
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的中间,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还有多种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又称,八月节,八月半,中秋的主题都是围绕,月,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十五的月亮圆又圆,象征团圆,故又叫,团圆节,唐朝时,中秋节还被称作,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意指,团圆,八月十五又祭月,饼心圆,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的晚上,我国很多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烙一种类似月饼的小饼子,中间裹有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表印有,月亮、桂树、兔子等图。
月饼祭月之后,在由家中长辈将月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份,如有不在家的,会留其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一年一度的八月中秋又到了,各地习俗不一样,有的祭月赏月,有的要饮桂花酒,有的燃灯,有的烧塔,但几乎都有都离不开一个习俗,那就是吃月饼。
中国人非常重视亲情,讲究个团圆,尤其是在花好月圆的中秋时节,和家人围坐,在月光的映衬下吃着月饼,一起谈天说地,是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
不过,大家又都知道“月饼”的由来吗?
相传在殷商末期,为纪念闻仲,江浙地区将边缘薄中间厚的饼称作“太师饼”,也就是月饼的前身了。后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了芝麻和胡桃,人们把胡桃仁和芝麻放进月饼中,后来就称之为“胡饼”。
再后来,唐朝杨贵妃中秋吃月饼时,不喜胡字,望着明月感慨,定下了月饼的名字流传至今。而民间还有关于“月饼起义”的传说。元代末年,朱元璋想联合各路反抗力量起义,但信息无法传递,此时军事刘伯温出计散布谣言称,冬瘟流行,吃月饼可消灾。于是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字条通过月饼顺利传递出去。于是在这之后,老百姓为了感谢朱元璋推翻暴元,以后在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标签: 中秋吃月饼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