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寒露节气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10月8日或9日。其由来是指天气开始逐渐寒冷,露水晨起而寒气更重。此时,人们开始收获秋天的农作物,如稻谷、玉米等,同时也要为冬季储备食物。在寒露节气,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会举行“敲秋膘”、吃菊花饼、喝菊花酒等活动,北方则有“吃秋葵”、“吃胡桃”等习俗,这些风俗都是为了庆祝秋天的丰收和感恩大自然。
寒露节气的十大特征?
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1.中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是“露冷,到了中秋时节寒露的时候就会凝结成霜”。此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下降。华南地区日平均气温低于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汞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温度可以降到10℃以下。
2.寒露季节是钓鱼的好时机,因为进入“白露”后,天气逐渐降温,水温降到了鱼最喜欢的温度。这时,饱受夏日苦的鱼儿又开始活跃起来,游来游去觅食。尤其是在“寒露”和“初霜”节气的深秋,鱼为了填饱肚子过冬,储存食物更加贪吃,容易被捕获。
3.寒露升至顶,露水增多,温度降低。这个时候,中国的一些地区会有霜冻。北方已是深秋,白云红叶,偶有早霜。南方在秋天也越来越强。
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特征如下:
1.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
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
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
晨晚略感丝丝寒意。
2.寒露的天气特点:气温下降快,气候差异大,寒流频繁。
1、气温降得快,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C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2、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C以上,海南更高,在25°C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C~20°C,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C,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C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C以下了。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可见,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们,开始用“寒”字来表达自己对天气的感受了。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的东北、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①寒露节气的由来: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寒露一过,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冷了,很可能成为冻露,因而称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日带寒意,故名“寒露”。
②寒露养生小常识:
穿着别露脚:古语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寒露后,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秋冻”的日子已经结束,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的发生,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标签: 寒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