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来源于汉代,它是一种民间节日仪式,被认为是祈福、避邪的一种仪式。据《礼记·月令》记载,汉代末年,汉武帝把立冬节制定为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将此节日定名为腊八节,作为一个节日来庆祝,并且定了其仪式:当日要吃腊八粥,故称腊八节为“腊八粥”节。腊八粥以粳米为主方物,加上绿豆、红豆、莲子、黑米、枣,加以桂皮、茯苓、熟芡实、栗子、芝麻、莲子熬成,能令身体受益,富有特色。腊八粥是传统的滋补佳肴,有“固本培元、粥里要有七宝”的说法,具有补虚养气、增强抗病能力、子宫调理等效果。
由于粥中的七宝搭配合理、滋味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腊八节中的腊八粥也随之而得名。
一些传说将腊八粥与名人联系起来,认为腊八粥是为了纪念孔子或岳飞或朱元璋靠着杂粮煮成的粥才渡过难关的经历。另一些传说则具有道德意味,说曾经有一个游手好闲的懒汉,在冬日里饥寒交迫,靠着杂粮熬成的粥才活下来(一说没等粥熬成就死去),于是后人煮腊八粥以示警醒。
实际上,腊八粥的产生,主要与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唐五代时期,敦煌佛教僧人就有在腊月八日制作药膳食用的习俗。汉地佛教认为,腊月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开悟成道的日子。传说他在入定之前,曾接受牧女修舍佉(Sujata)奉上的乳糜(牛奶粥)。为表示纪念,汉地佛教会在腊月八日浴佛、熬粥。
腊八粥的另一个源头则是中国民间本土的冬至粥。中国古代认为,红豆有辟邪、驱疫的功效,因而民间有在冬至食用红豆粥的习俗。
腊八粥最早出现是在宋朝,寺庙中煮七宝五味和糯米而成的腊八粥,人家也仿效着做。腊八节的来历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另一种说法是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1. 腊八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汉朝时期就已有吃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也是人们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吃腊八粥则是为了庆祝丰收和增强身体的健康。
2. 腊八粥的制作相对简单,是以杂粮(如糯米、红豆、花生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粘米粉、糯米粉、红糖等辅料制成的一种传统节日食品。
腊八节时,家家户户都会煮一锅腊八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这美味的粥,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3. 腊八粥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民俗和文化价值。
同时,现代人们对于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和口味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良,以适应当代人的口味与需求。
腊八粥起源什么时候?
宋代
徐珂《清稗类钞》即云:“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人家亦仿行之。”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什么?
腊八粥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标签: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