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
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
农村老话常说,“冬有三九,夏有三伏”,这伏天就是夏天最有标志的天气了,而“伏”最浅显的理解就是“趴着不动”,伏天在家不动就是最佳的过夏天的方式。而在我们农村的说法中,“伏”指的是一种“热邪”,以往的人们在这三伏天里最容易出现瘟疫,从而生病死亡,所以认为这三伏天是最危险的天气。
而既然有了这三伏天的说法,自然是有算法计算出这三伏天的开始和结束,从而可以人为的做好准备。这一点古人的智慧就体现出来了。
在一本历法书上对三伏天的算法上写道“夏至三庚”,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到了三伏天。而这就要用到我们农村的老式农历日历了,上面就有日子的天干地支纪法。具体也可以去搜索下农历日历。2020年的夏至是在6月21日,也就是五月初一,从这开始,五月初六是第一个庚日,五月十七也就是小暑那天是第二个庚日,五月二十六就是第三个庚日,也就是说7月16日,今年三伏天的头伏就开始了。
而近些天的天气就让我感觉像入伏了一样,又湿又热,实在不舒服。因为气象中心就已经播报从六月上半旬的天气会以降雨为主。于是南方的雨水天气就没停过,而且雨势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我们安徽南部也被波及,连着今天已经下了整整三天了,然而温度不减,加上过段时间又要进入梅雨季节了,气候可能会更加恶劣。
虽然来说三伏天只是我们民间的一个说法,而且时间上每年也会不同,但至少说明夏季最炎热的一个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尽管没什么科学依据,但也大差不差,这就是我们古人积累下来的经验。
所以今年的三伏天的日子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你们了解了吗?
老话常说“夏有三伏,冬有三九”,一年之中最热的时间便是三伏天,最冷的时候则是三九天。虽然这几天我国很多地区的气温都飙升,很多人误以为已经到了三伏天,其实剧了三伏天还有一段时间。那么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呢?
农村老人常说“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是从夏至开始算,第三个庚日便是头伏的第一天。在古代用天干地支合来记载时间,三庚的庚是十天干中的数字“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中的第7个字,每十天重复一次。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在这一天时,是北半球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是古代“四时八节”的一个节日。
在知道三伏天是如何计算的后再来看三伏的划分方法。头伏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一共十天的时间。中伏是从夏至后到第四个庚日开始,结束的时间则是立秋节气后第一个庚日的前一天。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也是十天的时间。由于中伏的天数并不确定,有的年份为10天,而有的年份为20天,所以三伏天的天数也不同,30天或40天。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今年的三伏天的时间。今年夏至是6月21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7月16日,所以头伏是从7月16日开始,到7月25日结束。中伏是从7月26日开始,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前一天有20天的时间,所以中伏结束是8月14日,末伏是从8月15日开始,到8月24日结束。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天可以算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三伏天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伏、中伏和末伏。虽然大多数都知道三伏天这段日子,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入伏,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起。所以下面咱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
计算三伏天的时间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从夏至开始算起,有“夏至三庚”的说法,即从夏至日开始,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因为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轮到一个庚日,循环一次,周期为十天,每一个庚日相隔十天。但是在夏至和立秋之间有可能会出现五个庚日,所以三伏天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三十天,而是有三十天和四十天两种可能,多出的十天会放在中伏。
就比如说今年,因为夏至日到立秋之间有五个庚日,所以三伏天的时长共计四十天。从夏至日(6月21号)开始算起,第一个庚日为6月26号,第二个庚日为7月6号,第三个庚日为7月16号,从这一天开始入伏,之后经历四十天时长的三伏天,到8月24号出伏。
三伏天从哪天开始?既每年的夏至三庚入伏,一伏是十天,如果夏至是某旬笫一天,那就向后推30天,如果是某旬最后一天就向后推20天,这一天就入伏。伏里天百始通常说:夏季伏里天共三伏,一伏十天,三伏三十天,进了三伏最热,人们通常说的"热在三伏″就是三伏的最后一伏,但通常农民的经验证明:三伏过后有末伏!这一伏虽不叫三伏,也不叫四伏,但末伏天躁热的让人难受,甚至比三伏热的难熬。
夏至三庚数头伏。热在三伏。伏是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伏分初伏,中伏,末伏,总称三伏。三伏短则三十天,各伏十天,长则四十天,初末伏各十天,中伏二十天。三伏是代表一年最炎热之时,一般在小暑后处暑前这一段时间就是。具体算法数法是有方法规定的。
夏至三庚数头伏,末伏立秋见庚算。即是先以节气论,先看何时交夏至节气,然后干支排日,从夏至日看起,庚就数,头庚,二庚,三庚数下,从夏至后看见第三个庚,这日就算入伏,伏天就从这一日算起,这是初伏头伏第一日。干有十干,初头伏十天,见第四庚就算进入中伏。到立秋见第一个庚日属进入末尾伏。头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则有十天,也有二十天的。夏至后见庚早,中伏有两庚二十天,见庚迟,第六庚就是立秋头庚了,中伏就仅有十天。
今年是6月5日,五月初一夏至,初六见庚子,五日见庚算早,中伏二十天。初六庚子一庚,十六庚戌二庚,廿六庚申三庚,这一天就进入初伏头伏第一天了。六月初六庚午是四庚,进入中伏第一天。十六庚辰五庚,但还没交立秋,十八才立秋,立秋后头庚数末伏,六月廿六庚寅六庚,这是末伏第一天,所以今年中伏有二十天,三伏共四十天。伏天炎炽,要防中暑。
2019入伏天时间表,入伏从哪天算起?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2019年入伏的日期:2019年07月12日星期五(己亥年(猪年)六月初十)2019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廿二)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小结:以上就是关于2019入伏天时间表的所有内容,三伏天大家一定要注意好饮食和防暑、防潮的准备,不要贪凉。
标签: 入伏从哪天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