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走亲戚是初一走,还是初二开始走,南方北方有没有不同?
过去曾听已过世的长辈们说,初一基本上在家族邻居串串门、拜拜年,但从我记事起好象很;多人就会到舅舅家,甚至岳父岳母家去拜年。现在过年假期短,去哪里拜年更不会讲究了。
按照习俗大年初一先给谁拜年,各地有所不同吗?
按照习俗,大年初一先给谁拜年?各地有所不同吗?
还正如题主说的那样,各地大年初一拜年习俗是不一样的,但“尊卑有序”的道理,农村人还是分的清的。农村老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谁家都有长辈和晚辈,因此就“人同此情,心同此理”了。
说起大年初一头一天要先给谁拜年?不管怎么说都有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问题,因此初一拜年先是内拜,农村人都知道烧香不如拜自己父母的道理。那大年初一拜年是不是先给父母拜年呢?肯定不是,因为父母之上还有父母在,那就是自己的爷爷奶奶。
但在爷爷奶奶之上还有什么呢?就是自己的先祖了。有人说先祖是亡灵,怎么能给拜年的呢?既然说是按照习俗,就要按照规矩来。拜祖先是有好处的,不忘遗志继往开来,同时还能祈求祖先庇佑,福荫后人。有的农村人家里还有祖先牌位,有的干脆就没有了,就对着虚空拜年好了。
然后才是爷爷奶奶,家里有爷爷奶奶的,做父母的自然不敢越位,父母会领着儿孙先来拜年,有的地方农村还会有磕头跪拜礼节。“家有一老是个宝”,大年初一敬拜家中老人,能天增福运财气。
在接着下来,就是本村本族分支最近的宗亲长辈了。本族宗亲最年长辈分最大最高的那位,是出门外拜的第一个目标。这个人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本宗亲的晚辈一般都是全部去他家的。
然后再从宗亲最高辈分的那个人再往外围发散。比如本族宗亲自己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的同辈,在后来就是自己的同辈兄弟姊妹了。有的地方的农村,大年初一要把本村的人拜完,几百口人下来拜的头晕眼花的,口干舌燥。
我们老家的拜年习俗,是叔伯兄弟先到大伯家拜年,然后在组队在几家人中从大到小来回窜。不管到谁家,都会有烟抽,有茶喝,有瓜子糖果吃。进门第一句话都会说,某某某,过年好!祝您身体好发大财!然后主家回拜。
每年大年初一,村子里老家人都是几个小队几个小队的在村子里来回窜动,川流不息,互相之间更是会打招呼拜拜年说着吉利话,直到中午回来吃饭之前,大年初一也算是过年最热闹的时候,看到的村里人最多。
答,正常情况下,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比如是四世同堂,就从太爷爷和太奶奶开始,下跪,磕头,请安,问候!其次是爷爷奶奶。再就是父母亲。这个仪式的主要操做者是父亲,有些封建一点的家庭看不起妇女,这些重大活动都回避女人,母亲只能躲到不远处,小心地瞧着。家里的男人不论大小都可以参与,并领到长辈们的红包,心里得高兴就像年画贴在每一个男人脸上。女儿们可就惨了,不许发声,静悄悄的待在厨房里,望着炉火直发呆!如果是供着祖先和家神的大家庭就要先拜请祖先和家神,保护来年,全家大小,无病无灾,生活富裕,幸福安康!
按习俗,大年初一,都是同宗晚辈向长辈拜年的!我是湖南衡阳的人,大年初一,我们这里的拜年顺序是这样的:
大年初一早晨起来后,儿女首先向父母或爷爷奶奶口头上拜年问好(居住在一起的),如果儿女还少,父母或祖辈会给一个小红包——压岁钱,年岁大的就没有了!全家团聚吃完新年第一个早餐后,作为晚辈的儿女,就要准备给附近的同宗长辈去拜年了,印象中,也是不带什么礼物的,其顺序也是最低辈份的先向最高辈份的长者拜年,然后他们的小辈再回拜。每至一家,家主都要装碟子,拿出家里最好的烟酒招待,一般来拜年的都会坐一会,说几句新年祝福后,再去下一家!
同宗的年拜完后,家里小辈就要去祭拜祖坟了,我们这里称为"拜祖年","拜祖年"才算正式出行,出行时,要在堂屋里点二枝红烛(现在有些人家用红电灯泡代替了),还要放鞭炮送行。手里拿着钱纸、献香、鞭炮等物,每至一处祖坟,都要下跪作揖(下雨天就另作别论了),然后焚烧钱纸,点燃献香,燃放鞭炮!就我所知,祭拜的先辈,以健在父亲的前二代为主(即祭拜至父亲的爷爷奶奶为主)。所有要祭拜的祖坟,祭拜完后,在返家途中,经常要折一些松柏枝条带回家,表示今年会四方来财(材)!
我们这里有一个顺口溜:"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关娘(干娘)",但有些女婿为了表示与丈人丈母关系亲近,初一就会去丈人丈母家拜年(不能太早,以吃中饭前达到为准),因为"郎如半子",所以双方都乐意的,皆大欢喜!🌹🌹🌹🌹🌹
这个问题各地可能有各地的讲究,可是在新疆是不同的。
新疆之人,来自五湖四海,家族长辈多不在身边,多的是同事,同学,战友的情谊,之后,这些人的第二代基本也是以这种关系建立起各自家庭交往交好的圈子。所以,对新疆的春节来说,拜年往往有另一种样子。
我的印象里,初一拜年,往往都是父母带领,先给遥远家族的长辈遥祝磕头,然后是我们这些孩子给父母磕头拜年,然后,就是按照不同家庭交往的亲疏远近去登门拜年。
这样的拜年方式,虽然感觉少了一些亲情的因素,但是在新疆,很多时候,这样的非亲人的家庭之间的关系,往往就是不亚于亲人的感觉。
在新疆奋斗生活,虽然来自不同地域,但是,那种奋斗中结下的感情,一代两代三代穿下来后,就成了另一种亲情。而过年,真的把这种亲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是老赵,情感领域叨叨者。欢迎大家的关注和评论。
拜年是三十晚上还是初一?
别的地方风俗我不知道,我们那里是,三十晚上是给故去的祖宗牌位那里拜年,烧香,上供。健在的长辈是在初一早晨拜年。磕头是肯定的,神三鬼四,天地财神牌位磕三个,祖宗牌位磕四个,健在的老人磕一个就行了。
拜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每年的大年初一,晚辈都要去长辈跟前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发压岁钱,小孩子每年都会收到很多压岁钱,孩子们会用压岁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经历多年,多地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有很多地方形成攀比的风气。保护传统,保护纯真!
在我们那里是初一开始给自己一起过年的长辈拜年,然后走亲戚都是初二才开始,然后才开始拜年。现在的话已经不磕头了,就是口头上的拜年说些吉祥话了,但是还是会逗小孩子让小孩子作揖跪拜拜年的。小孩子一般就会听大人的然后磕头拜年
拜年的时候是初一的早晨,一般情况下,都是30晚上会在春晚之后,也就12:00以后吧,然后大家集体放花蜂炮。然后差不多就是在12:30的时候就开始笑安静了,然后大家会稍微睡一会儿大概就是三四个小时这个样子,在凌晨4:00起床开始放炮,然后妈妈煮饺子一起吃饭。吃饭之前会给自己家里的长辈拜年。然后吃完饭以后就是家里摆上水果茶叶糖腌等着其他的晚辈,来给家里的长辈拜年。同样自己家的晚辈呢,也都去别人家给别人家的长辈拜年,大概要待到10:00左右吧,然后就开始打打麻将斗地主。初一也就这样过去了。
大年三十家家团圆,最好不要拜年; 初一不出门,在家吃饺子,是取团团圆圆的意思; 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是娘家人聚道的日子; 初三会亲家,姑姨叔舅之间的串亲拜访也开始了, 初四初五会朋友。这种拜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方式。 到初五以后,仍可以拜年,就不论是谁都可以拜了。初一至初五家里还讲究“只进不出”,串亲访友拜年都要带礼物,但是一般不允许把自家的东西带出门,而是到街上买新的,否则新的一年家里要失财。旧时这五天就连垃圾都必须堆在角落,不能扫出屋外,鞭炮碎屑也不清扫。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狗年大吉
过年压岁钱,该除夕给还是大年初一早上给?看看你给对了吗?
过年压岁钱,是除夕给还是大年初一给,其中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压岁钱”是华夏一个古老的过年民俗。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祟”的魔怪,专门在年三十晚上到人家里来,趁小孩熟睡的时候专摸小孩的头。据说被“祟”摸了头的小孩就会变成傻子。
民间相传,古时候有户人家人都到老年了,竟生了个宝贝儿子,老两口视孩子为珍宝,而倍加呵护。
老两口听人说“祟”是个邪物,专门在三十晚上祸害小孩,只有古钱可能避邪。于是就找来了八个古钱,用红纸把它包好。在除夕晚上放在小孩的枕头旁边,防备着“祟”来。大人则不眨眼地坐在床边守护着孩子。
除夕夜“祟”果然来了,它刚要伸手摸孩子头,那红纸包里的古钱突然放出一道红光,顿时就把“祟”吓跑了。
由于“祟”与“岁”是谐音,人们就把守“祟”说成了守岁。而把红纸包着的八个古钱,就叫做“压岁钱”了。
压岁钱通常是除夕或大年初一早上给,也有拜年的时候给。这个要看当时的情景而定。
压岁钱相传起源较早。
但真正在全国范围流行是在明清时期,古代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一般运行的钱。一种是持制I的钱两种。特制钱是仿制品,它的材料或钢或铁,形状或方或长,刻有"吉祥如意""福禄寿喜"“长命百岁”等,用意镇恶.驱邪,因小孩易受鬼崇侵害,故压岁钱是驱邪。随着长辈过年包一块大洋的出现,意义发生了变化。压岁钱刻着“一本万利""财源广进""步步高升"等。
现在,是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或父母拿去,或存银行。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自己家的孩子除夕给,侄子侄女的初一给。
给自己家的孩子是压岁钱,是要在除夕给的,有“压崇”之意。侄子侄女初一来拜年,给的是拜年的红包,这两者的意义是不同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的传统习俗正在被逐渐淡化,人们也不再讲究给压岁钱的时间了,代替它的是随时都能给的红包了。
自己家人一般都是除夕晚上给。初一早上,街坊邻居,夲族夲宗的人家小孩子来拜年,
给块儿八毛的压岁钱。十八岁以前给,十八岁以后成大人啦,不再给压岁钱了。
到街坊邻居家拜年回家,都交给父母保管,自己只留下几块钱买另食或玩具。谁家给了多少压岁钱,还要向父母报账,一般都是对等的,相互增送。
从压岁钱字面上解释,不言而喻,应该是大年三十晚给小孩的钱,顾名“压岁钱”,传说,古时侯有一个年兽叫"祟”,每年除夕夜出来作祟,专摸小孩的肚子,被摸的小孩就肚子疼痛,好生难受,人们十分痛恨祟,却没有办法,后来来了老道人化缘,每户送去一道符,是七枚黄纸做成的七钱符,那道士说,每到大年三十日,你将这七钱符贴在大门上,可避邪驱崇。后来人们常用铜钱来给小孩做压岁钱,意思就是驱邪纳福之意,也有老人将铜钱套在小孩脚上,也是这个意思。
大年初一,先到岳父母家拜年还是先到自己父母家拜年?
过去我们这里不知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一句俗语:“三十、初一,望见娘家灯,死公婆”,意思是每年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作为家庭主妇的再也不许去娘家走动,要首先干好自己婆家应该干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正月初一首先要给婆家的父母拜年请安,不然会像上面说得结果怎么怎么样。这些说法有什么根据吗,肯定没有,可人们还是每年按照这个“规定”执行着。既然家庭主妇三十、初一不能去娘家,自然当家人这一
天也不能去丈人家拜年,这就是我们这里的民俗。
而每年的正月初二,是我们这里的小家庭携妻带子,手提礼物去丈人家拜年的日子。正月初二去丈人家拜年也是非常隆重的,以致于我们这里管正月初二这一天叫“姑爷节”。
不知什么年代开始,就有拜年一说,结果就流传至今,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邻。我想也可以象我家两也父母隔得不远,三十由我儿子在酒店定餐两边父母都一起团圆,初一再儿子回家拜年,初二再去岳父母家,从结婚到现在都没意见。而旦为减少麻烦初一接亲家一起过来吃饭,初二又到亲家去吃饭,感觉很和谐如果你们觉得好也可试试。
中国在春节过年团过聚的习俗,不少地区仍保留了除夕祭祖、上坟的习俗,然后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阖家团聚。正月初一当然是先给自己父母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们压岁红包。我们这边有正月初二出嫁女偕同女婿携其子女回娘家给岳父母及孩子舅姨拜年的习俗。新姑爷首次过年回来,丈母娘家一般还得做酒请本宗族最有名望者(旧时为族长,现时为乡村干部)座上并作陪。头年内在老人故去的家庭一般都不出门拜年,得在家中守孝,亲友们正月初三都会来到你家为己故老者兴年,也得做酒接待来宾祭奠故人。
谢邀,只要跟父母和岳父岳母商量好了,先去哪家拜年都可以。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两边父母都希望孩子回家跟自己过年,如果两家隔的近,那大家可以在一起过年,就不存在先给谁拜年的问题了,两全其美。但很多情况下,双方父母的家是有距离的,按照习俗通常都是先去男方家拜年,后去女方家拜年,而现在这个比较开放和公平的社会,先去岳父岳母家也是可以的,其实可以轮着来,今年去自己父母家,明年去岳父岳母家,大家也都会挺开心的。还有一种最差的办法,就是各回各家拜年,到时候再去岳父岳母家拜年,再回自己家,这种做法一般很少人用。
正月初一应该先给自已的父母亲拜年,给近亲属拜年,给左邻右舍的亲朋好友拜年。正月初二给自已的岳父母拜年,女人回娘家。初三、初四开始走亲戚拜年。我们这有句俗语,初一子,初二郎,初三、初四野姑丈。现在电子信息网络畅通,拜年一般都放在初一,走亲防友交朋友从初三到整个正月都无间断。
标签: 除夕拜年还是初一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