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2日是中元节,你知道有什么讲究吗?
不错,今年的8月22日,农历七月十五就是传统的中元节。
中元节,来自道教,民间称为七月半、七月十五、祭祖节,在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中元节主要内容是祭祖先、放河灯、祭祀亡魂、焚纸钱、祭土地等。
中元节的产生和上古时代的人们对祭祖的崇拜有关。七月是一个吉祥月、孝亲月,而七月半,则是民间人们在初秋时庆贺丰收、感谢大地馈赠的节日,这时农作物已成熟,按例人们要开始祭祀祖先,这时要用新稻米作为祭祀供品,来向祖先报告今年的秋成情况。
关于中元节的讲究和忌讳,还是有一些:
又逢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到了!说到“中元节”,民间有“鬼节”的说法,农历七月更有“鬼月”之称,莫名地为这一个道教节日,增添了恐怖的氛围与禁忌感。
我是喜欢挖掘新奇、刺激、好玩的神秘传统文化的大愚,在这里和大家聊一下“中元节”这个古老的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传统节日“三元节”的其中一个,“三元节”源于古老的三官信仰,这可以追溯到“天师道”建立的年代,在道教中,“三官”即“三元”,源于古人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汉朝末年,“天师道”奉天、地、水三官为主要神灵。
到了魏晋时期,“天师道”为了加强对民间传教的力度,整顿组织系统,健全了“三会日”制度,让百姓在“三会日”集于治所,由所谓“三官大神”考校功过,那时的“三会日”已具有庙会、节日的雏形。
然而,现存道经所记载“三会日”的日期不一,较早的“三会日”说法,是指:正月初五、七月初七、十月初五。
到了晋末以后,道教放弃了设治领民的集权组织形式,改三会日为上、中、下三元斋,与当时民间原有节日风俗相结合,定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三元日”。
所谓“三元日”中的“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说法,大约也是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后来又逐渐把“三元日”说成“三官”的诞辰,最终发展成道教的重要节日。
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元节”。
中元节,民间叫做鬼节。由于时间是农历的七月十五,又有人叫七月半。今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是公历的8月22日。
中元节的祭祀活动,由来已久,据说一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关于中元节的来历,民间传说着各种版本,但是都与地藏菩萨母子的故事有关。传说地藏菩萨掌管阎罗地府后,有一天查看阎王薄,发现了母亲的名册。立即着小鬼请来母亲相见。
地藏菩萨是出了名的孝子,对母亲总是百依百顺,给母亲吃好的,穿好的。可是始终不见母亲脸上的笑容。地藏菩萨就问母亲为什么不开心?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怠慢了母亲?见问,母亲如实诉说了自己的心思,说对阳间的亲人仍然牵挂,可是阴阳两隔,不能相见。
为了圆母亲以及死去的人这个梦想,地藏菩萨就将每年农历七月十一至七月十五定为鬼节。在这四天内,所有的鬼魂都可以自由的出入鬼门关,回到自己生前的地方,享受人间的烟火。此决定一旦形成,各种鬼魂到了七月半,成群结队回到人间。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十一晚上,我们当地农村就有村民在离家不远的大路旁,点上蜡烛和香,手里拿着钱纸和鞭炮。一边烧纸钱,一边喊着已故先祖前辈的称呼,奉请回家,然后点响炮仗,迎接祖先至堂屋家先前。这里的桌子上摆满了祭祀的水果,糖果,茶水。祭祀完后的糖果,左邻右舍都互送,大家分着吃。
传统习惯是从农历七月十二早餐开始供饭,每天两餐,晚上不供饭,只供奉茶水和糖果。一直到农历七月十四晚上。这晚为送老客之时,有人准备了新鲜玉米,糯米粑粑,作为已故先祖路上的干粮。除此之外,还有早就准备好了的大包小包的冥财,上面写好了某某先祖魂下受用的字,由车夫脚夫代为送达。对没有名字的孤魂野鬼,则另外烧一些乱化纸钱,以求强者不可多得,弱者不可全无。
据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在这天晚上,不足两岁的小孩,倒披簑衣,头戴斚笠悄悄的藏在田坎下,可以看到已故的先辈一路离去的身影。
标签: 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