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什么风俗习惯?
正月十五习俗习惯有:
1、元宵节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风味各异。起初,元宵节的时令小吃并不是元宵,南朝时,吃的是拌合肉和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则是一种蚕状的面食和烤饼,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现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过当时不叫元宵,而是称为浮圆子或是汤圆等。
2、元宵节“送花灯”元宵节又称灯节,灯与丁谐音,因此迎花灯有求子添丁的意义,过年谣有: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灯棚的记载,可见迎花灯已成为元宵节的不可缺少的活动。
3、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民俗?
一、吃元宵或者汤圆,各地的习惯不同吃的东西不同,但是肯定是这两个大同小异的东西。
二、元宵节灯会,男男女女大人小孩都会去逛灯会,猜灯谜,让元宵节的乐趣更加浓厚。
三、送灯,人们会去给故去的亲人送灯。
四、滚冰,老人的说法就是元宵节的时候在冰上滚一滚病去灾除。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元宵:元宵作为小吃,在中国已由来已久。在唐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吃圆团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2、送灯:送灯的习俗,是在唐代才逐渐发展成熟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自发的在家门口挂灯笼。
3、踩高跷:踩高跷是一种民间杂技,表演者乔装打扮成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
4、走百病:走百病是古代的传统民俗文化,大多在农历正月十六进行,是一种祈福的活动。
5、猜灯谜:“猜灯谜”又称为“打灯谜”,灯谜起初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这是一个富有民族风格的文化娱乐形式,从唐代就已经开始广为流传。
6、舞狮子: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并伴有锣鼓声来庆祝。
元宵节的民俗:吃元宵,送灯,踩高跷,走百病,猜灯谜,舞狮子,大概就这些吧。地方不一样,习俗也不一样吧!不管是哪个地方的,元宵节都要吃元宵吧,吃完元宵之后,看元宵晚会,猜灯谜,总之差不多
元宵节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标签: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哪些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