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为何被称为“鬼节”,又有哪些风俗传说呢?
中元”即汉族传统节日“三元”之一。“元”是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为一年之始,故称元月。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即农历七月十五(在广大南方地区,俗称“七月半”),这一天是汉族人祭祀亡故亲人、缅怀祖先的日子,也是重要的“八节”之一。
中元与上元﹑下元合称“三元”。上元为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为七月十五(中元节),下元为十月十五。中元节与清明节、宗族等一道,是作为祭祀崇拜祖先的重要体现,
我们当地中元节叫"七月半",传统祭祀祖先、亲友的节日,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在南墙站,这句老话,中元幽影倩,月圆引魂归。这几天夜晚一般不独自外出,衣服晚上不能挂外面,夜晚不让小孩外出,怕孤魂野鬼撞上了。
中元三天,已故亲人可以从地府走出,重回阳间来,所以,我们当地就有给亲人烧纸钱,放馒头,也有放河灯的,照亮亲人回家的路,
在中元传统鬼节的习俗,大家寄希望于这三日祖人能够从酆都复出,来到人间“再食一回烟火”。但“此烟火非彼烟火”,为后辈为祖先特意准备的,寓含了孝道的含义在其中。而且中元节亲人给祖先烧的纸钱据说亲人自己能收到,所以我们当地子孙后代都在中元节这几天祭奠祖先。
河堤山坡公路前
家家儿女化冥钱
悼愿天堂魂顺意
福添晚辈佑平安
鬼节中元节的来历故事是什么?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鲜卑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元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再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2013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故事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无力再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使他渐渐恢复了体力,当重耳发现这是介子推从自己身上割下来的肉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往了介子推。人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圣讨赏,然后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之人,自己收拾好行装,隐居到了绵山。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可是绵山树木茂盛,山高路险,找个人谈何容易。这时有个人献计,放火围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了绵山,也没能找到介子推,火势熄灭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已经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再树洞里面发现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衣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告谕天下,把寒衣节的后一天定位清明节。
标签: 中元鬼节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