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史记

ysladmin 10 0

请问高中读《史记》好还是《易经》好?

我的回答是:精力充沛的条件下,两本都值得一读!

读史使人明智,现代学校教育大都以知识为主,少了社会教育色彩,读史记更容易培养社会价值观;《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更值得用一生去钻研。

若精力有限,以兴趣为第一导师:

算命史记-第1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热爱史地文的更适合读《史记》

热爱理化哲的更适合读《易经》

也许我的意见和大家不太一致,因为高中生面临许多具体问题:高中是人生重要阶段,主要任务还是学好基础知识,而且面临人生关键的一步,考大学,所以我不建议高中生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来啃《史记》和《易经》,选读可以,但全读则无益,关键是时间点错了。

算命史记-第2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学读《史记》和《周易》是很好的时期,大学毕竟没高中那么多压力,时间也充裕,把上网或耍朋友的时间挤挤,就可以很好地阅读了!

若论大学读这两本书哪种好,我回答是《史记》,年轻人充满激情,忧国忧民,当立大志,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而读史能使人明志,同时明白团队、管理、智慧的重要性,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而避免走失败的路,这是很好的。

当人到中年,回过头来看来时的路,这时你可能困惑,可能感到到了瓶劲,这时,读读《易经》,它可能打开你的困局,鼓励你前行,从前期沉淀中走向更高境界,这是可以的!

算命史记-第3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五十而好《易》,韦编三绝。我的理解是易是变,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变,人到了一定阶段,需要变,需要创新,而这时读《周易》,正符合了实际需求,又符合了人生的积累,理解也更为深刻,通达。

总之,建议高中生别把太多时间耗于读这两本书,学好基础知识,避免舍本逐末,而影响人生大局!

1、广泛阅读是值得赞扬的事!

2、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成长需求和目标,高中阶段绝大多数人的目标首先是高考,再兼顾其他

3、至于读哪个,主要看你读这些经典的目的了,《史记》记录了历史进程、重大事件、个性人物等,重点在“史”上!《易经》则蕴含天地、自然、人生等的运行规律和法则,重点在“哲”上!

4、《史记》体量很大,《易经》比较艰深,所以,无论读哪个,都会占用比较多的时间,这就需要与你的正常学习时间做个平衡

5、另外,无论读哪个,除时间保证外,还需要有比较好的理解、领悟能力,甚至于需要阅历的支撑才能读懂!

6、如果个人的首要目标是参加高考考取一个理想的学校,那么中肯的建议你暂时先不要读这些大部头,等高考结束后,有充裕的时间来决定要不要读、何时读、怎么读这些经典!

7、人生是个不断修行的过程,一生中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在这个意义下,也不用急在某一刻去读懂什么,而是要把达成那个特定的不可逆的成长阶段树立的目标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我是“明观教育”,欢迎关注!以便经常交流、共同进步!

读懂了史记才能更好地理解周易,或者说周易本来就是人与自然的另类历史篇章。伏羲一画开天起就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协就迈入了一个新的篇章,所以个人认为若想真正了解周易这个神秘的面纱了解历史剖析万物的本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最好是两者并读,相互参解才能更好地推动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三国演义》68回、69回为啥突然写左慈、管辂,感觉很玄幻?

三国演义是小说,可是小说写不了政治。三国末期其实就是一部外戚、军阀、宦官、士族各自的奋斗史,古人的奋斗从来都不是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圈子为单位进行奋斗的。董君雅一直想进入士族圈子,所以董卓仲颖,董旻叫叔颖,可惜袁隗只当董卓是藏獒。结果董卓不愿意当一直藏獒了,于是领兵入京,自称董太后之后,要当外戚。曹操一直想融入士族的圈子,但是袁绍只当他是边牧,于是他让士族成为最大的股东,导致了最来曹氏子弟被河内士族踢出了董事会。

当老罗写不清楚这种政治事件的时候,偷懒就借助神鬼之力。没法偷懒的时候就说荆州是二爷因为“大意”失的,其实荆州的这盘政治大棋下得才是一个精彩,曹阿瞒汉中一步棋就让荆州永远不可能守得住。

为了突出“天命”“天意”。

时间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当上了魏王。左慈的出现其实是劝曹操急流勇退,曹操说“朝廷未得其人”,左慈说让位于刘备,曹操不同意说左慈是刘备细作。曹操被吓染病,服药无愈。才引出了神卜管辂,据说管辂这个人是容貌粗丑,好酒疏狂,深明《周易》,善相术。管辂给曹操卜的是“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并指出了“茫茫天数,不可预知”等等。又说曹操位及人臣,坐下文武皆治世之臣……

这些都是作者为了用“天命”“天数”说出,曹操虽是“汉贼”但也是天数使然,其他人是无可奈何他的。所以这一回的题目叫“卜周易管录知机,讨汉贼五臣死节”。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三国乱世,群雄割据,各霸一方的战争史,演义带有民间传说和作者个人倾向和历史宿命论观点,这种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倾斜因素,如三国演义的主张就是认为,历史车轮的发展是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久分必合,合久必分,而这种局面是不可逆转的,其间参与的人是历史的过客,他们在特定的环境里起的是破坏和发展的方前进,最终达到某种程度。

管辂和左慈是三国中最神秘的两个人,管辂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知人生死,左慈则会"天遁、地遁、人遁",这三遁,天遁能呼风唤雨、地遁能飞沙走石,行地穿壁,变化莫测,人遁则知晓人间祸福吉凶,从这两个人的岀现己预现了三国人物的命运趋向,虽然他们面对的都是曹操,但结果是不同的,一尊一贬,连当时显贵的曹操都一样是过客,非天下之主,其他人更不用说了。

管辂的尊表现为,曹操让管辂相群臣,管辂说"皆治世之臣也"!让相他时说"位极人臣",时曹操就有称帝之心,管辂的说法打消了他称帝的想法,最终曹操未称帝,背后管辂指点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最终结果是正确的,如果不听管辂之预言,强行称帝,落个和董卓一样臭名是得不偿失的。

相对于管辂,左慈的表现将针砭了曹操的贪婪,不为人君而被戏弄的体现,曹操想吃龙肝凤髄,左慈画墙上挖之,血淋淋的飞向曹操,曹操惊为妖人,命将士杀之,结果闹了半天,人家穿墙而行,神秘消失,曹操惊魂未定,差点吓岀病来,但他的行为和未来则己明显暴露无疑。

68回、69回这两位人物的登台,是应证作者观点和人物命运的风向标,穿插这些,是引导人们走向"万事皆有天定数,一生只有命安排"的宿命观点,与现代小说插于激烈爱情场面一样,满足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心理需求。

标签: 算命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