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元宵节会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古代的元宵节是闺秀难得可以出门游玩的节日,自然为年轻男女遇到爱情或者相会提供了机遇。
下面两首诗中的爱情都发生在元宵节:
一首是欧阳修的诗《生查子·元夕》,怅然地回忆了去年元宵节,花市的灯火通明像白天一样,月儿上了柳树梢,一对恋人相会在黄昏。但是今年,月亮和花灯依旧,去年的人儿却不见了,眼泪打湿了衣服袖。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农历正月十五,原称"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至唐朝末年正式称为"元宵节",在宋朝亦称为"灯夕",到了清朝还有称为"灯节"的。
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既不是"七夕",也不是"中秋",而是元宵节。这一天晚上,满街张灯结彩,通夜燃灯;人头涌动如潮,上街赏灯。在唐朝,平时朝庭规定实施宵禁,晚上不允许人们出门(尤其是女子平时不能随便出门)。唯独正月十五这一天,临时取消宵禁,女子在这一天也会好好梳妆打扮,把握与情人约会的机会。越剧《追鱼》,就有"鲤鱼精"假扮成丞相之女牡丹小姐,趁元宵灯会与她钟爱的书生张珍,上街一起观灯的场景。
古代诗人对元宵节情人约会,也有精采的赋诗。如北宋欧阳修描写元宵节恋人相约的场景是:去年元夜时,花市如灯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南宋辛弃疾也有著名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感而发,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有关部门何不确定元宵节为中国情人节呢!而引导
为什么说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
答:元宵节,是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晚为“宵”。2000多年前汉朝时,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在家吃元宵、赏月、出门闹花灯、猜灯谜。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节灯会在封建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交往的机会。在古代,平时年轻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在“元宵节”期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接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节开禁,各地都会制作花灯,街上人流如织,男女可以相遇,易于产生爱情。
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十五,是农历的元月的月圆之夜,古人将正月十五这天定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在家吃元宵、赏月,出门闹花灯、猜灯谜,打醮、逛庙会等等活动,来度过一段浪漫的时间,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
我家乡现在还流传着叫打醮的习俗的庙会,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都要举行这个盛大活动。道士设坛为人做法事,求福攘灾。广大群众热情参加,张灯结彩,舞龙舞狮。敲锣打鼓,抬着神像在大街小巷游行,祈求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幵心幸福的一年。
街上人头拥拥,大家热情高涨。男女相遇,更容易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灯会上演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古代诗词中,就有不少描写元宵节情人相会的场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朝有一阙词是这样说的: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
这阙词就是描写了一对小情人在元宵节的活动,元宵节是最浪漫的时刻,一团明月上升,人间花市灯海,何等繁华,两人携手相牵,共享人间盛景,该有多好!
还有就是社会风俗造成的,原先古代对女子要求严苛,轻易不能出门,而到了元宵节是个例外,无论男女老少,达官贵族都可出门狂欢,就连皇帝皇后也可出宫与百姓同欢。
这个时候,少男少女们的机会就来了,平日里不得见上一面,说不上一句知心话,如今到了放风的时刻,怎肯浪费,不知道多少日子就等这一天啦。
标签: 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