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例如下元节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道教曾经十分发达,道家理论中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 “三官”各有各的职责,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因此,他们的生日就被定为节日,分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流行于黄河流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发祥地。 农历十月,农民们的庄稼丰收了,人们也开始过上好日子了。 在十五日这天,是“水官”生日,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水官排忧解难。
关于“下元节”的文字记载有很多,例如:
《中华风俗志》:“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
下元节各地习俗有很多,因为是道教发起的,所以有着浓厚的道家色彩。
1、修斋设醮
玉皇大帝设三个官职来做立法、监察、司法、行政、任职工作,这三个官职就是天官、地官、水官三位一品大臣。天官负责订定法制监督各神尊,地官负责司法,水官负责行政与任职的工作。天官赐福(天官大帝圣诞-农历正月十五),地官赦罪(地官大帝圣诞-农历七月十五),水官解厄(水官大帝圣诞-农历十月十五)。 (文章来自于灵芝师姐微 博)
农历十月十五是下元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只是在现今社会不是很重视。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其实这三个节日的共通之处都是要祭祀祖先。下元节还主要是祭祀水官的日子,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祭祀是下元节全国共同的习俗。下元节这天的习俗多为摆宴祭祀祖先,也有很多地方举行“迎神会”,在田间地头摆上香火贡品,其祈求神仙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说二句,这样的节日虽有,好相没人过。也没听说有什么习俗。现在中国的节日真的不少了,越过越乱,越过越事情越多。还是把几个传统节曰过好就行了。一是把春节过好,是大节,出去一年打工,没见父母孩子,回家把最好的一面拿出来,孝顺孝顺父母,安扶安扶孩子,全家好好的团团圆,热闹几天,是天经地一。二,过好元霄节,不管在那里,都有灯节,猜灯迷,观花灯,静下心来欣赏一下当地风土人情,是应该的。三,过好五月端午节。四,过好七夕情人节。花前月,不枉此生,该热乎的热乎,该柔情的柔情。五,过好中秋节。互通丰收在望,月光圆棹举杯,月饼封封送亲人,朋友相聚喝几杯。除了传统节日外还有,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六一儿童节,在加上元旦,腊八节,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九月还个教师节。中园有那么多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优质服务,社会的赋值。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呢?见议中国人过好中国的节日,不要再洋节了。个人观点,不足指正。
谢邀!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各地都有什么习俗?下元节又称下无日,下元。它的来历和本土道教密切相关。道教诸神中有三官大帝三位神仙,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各自的职责是天官赋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辰日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民间把这三天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由于下元节是水官诞辰,也是水官解厄之辰。即水官经过考察,上报天庭,为人解厄,民间为了纪念他的功德,便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各地活动做法,祭祀亡灵,持斋诵经,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信众可以捐款捐物,写疏与供养等表现出来。
农历十月初十是什么节日吗?有什么含义?
十月初十是一些地区壮族的“新米节”。
这个节还跟一个叫“吃扁米”传统的习俗有关。吃扁米,指在糯稻七八成熟时将其收割回来,在热水锅中过一下,晾干舂壳后用手捧着吃。这时候的糯稻呈新鲜的碧绿色,有强烈的新稻香,在壮语中称为khaumau,即“拿着吃的饭”。吃扁米习俗的来源,有可能是由于历史自然灾害曾导致人们以未熟的青稻应急食用。
新米节的食品通常是米制作的,如炒米,糍粑等。
新米节与丰收有关,对于农耕民族而言,此类节日并不陌生。不同的是庆祝丰收的仪式与日期,相同的是农人对世代赖以生存的稻米的感情,对丰收喜悦的表达,以及对下一次丰收的期待。
标签: 十月十五日是什么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