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彦

ysladmin 8 0

学习书法,选择字帖时,为什么要取法乎上?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因此,要选择顶级的字帖来学习。比如学习楷书,就直接把目标定格在了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但是,要知道在书法圈内对此有个俗语“九成宫,九成宫,十个学九个不成功”,就是说由于《九成宫》难度太高,往往学不好……

学习书法,选择字帖时,为什么要取法乎上?

所谓的取法乎上,就时要在时要选择经典的碑帖版本。那么如何才能取法乎上呢?以楷书为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探讨。

黄博彦-第1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经典为上。

所谓的经典,就是被历代名家所精选,临摹和推崇的碑帖版本。如正楷的名家碑帖: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欧阳询的《九成宫》,赵孟頫的《千字文》,《寿春堂》等。

隶书名碑名帖如:《曹全碑》,《乙英碑》等。

黄博彦-第2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笔的名碑名帖如:《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等。

以上这些名碑名帖,皆属上品。皆为历代学书法者所首选的碑帖。

(二),清晰为上。

黄博彦-第3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既是同等水平的碑帖,也要细致的选择清晰度较高的版本。以免我们在临习中出现误差和偏差。清晰的版本,能让我们在临写中,仔细的认清并掌握每个字中每一笔的位置,每一笔的起笔和收笔以及运笔过程,以便临摹和记忆。

(三),字多为上。

字帖种类繁多,凡可称为帖的说白了那就是为你提供临摹学习的,取法乎上我的理解就是选择好自己要学习临摹的字帖去练习,这样在初学阶段会得心应手一些,待有一定基础时再逐步深入尝试。当然天斌和悟性的还是要有点的。

“取法乎上”语自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是说:以上等的作为准则来效法,即使达不到上等的,也可以得到中等的;以中等的作为准则来效法,如果达不到中等,就只能得到下等的了。它告诉我们,拜师学艺,开始就要向高端学习,以最高端作为学习的榜样、范本,以此作为法则要求自己。大凡是古代的优秀书家,重视“下笔有由”是普遍规律,由于具备了扎实的运笔技巧和深刻的领悟能力,即使在日常书写甚至情急状态下都能保持应有的水准,譬如王羲之书写关于生活方面的尺牍,颜真卿《祭侄文稿》等。

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就在于其“书中有法”。“法”从何来?从经典名家名帖中学习得来。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中云:“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但现实中不少初学书法者,由于眼光不高,鉴别能力不强,往往不能对一幅作品优劣作出正确判断,并且常常会根据个人的喜好,把不是经典名帖(甚至是当代很媚俗的书法)作为自己临摹学习的范本,这是造成初学者走弯路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句话。齐白石有一关门弟子叫许麟庐,模仿齐白石的对虾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外人一般不能分辨出真假,许麟庐为此很得意,有些飘飘然。齐先生看在眼里,并说了“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许麟庐牢记恩师教诲,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他独特的大写意画风。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同理,我们学习书法也不能一味地模仿别人,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原则。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标签: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