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国难

ysladmin 9 0

明朝的甲申国难与宋朝的靖康之变,它们有什么不同和区别?

甲申国难与靖康之变的不同在于,明朝亡于家奴李自成,李自成没处理好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导致吴勾引清军入关,灭了李自成接收了大明江山;靖康之变则是金朝直接灭了北宋,将皇族大臣家眷一股脑全抓到了黑龙江。

另一个区别是金朝只是占据了北宋半壁,而清朝接收了大明全部版图,金朝相对野蛮残暴而清朝在剃发易服令颁布之前相对仁慈,能够传檄而定,剃发令下达后则杀伤过重。

再一个区别在于,金军在北方地区并未获得人民认同,人民频繁起义反抗;而清朝基本获得北方人民认同,因为明朝政府对待北方人民极尽剥削压榨搞得民不聊生,而清军入关废除了相当多的暴政,有相当大的程度上安抚和解放了百姓,收编了大量北方汉族青壮年加入了清军,剃发令下达后执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大部分是这类清军,因为满人兵力过少,主要拱卫京师。

甲申国难-第1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金VS北宋,后金VS大明,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我国古代东北的民族入主中原。

但如果从宋朝和明朝的角度来看,还是有区别的。

1,后金本属于大明

甲申国难-第2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努尔哈赤的起兵,严格来说与李自成没有区别,都是造反。李自成建立了大顺,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

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城后,吴三桂降清,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入主中原。

后金(清朝)与明朝的战争是旷日持久的,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1616年算起,至入关的1644年已经28年。

甲申国难-第3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朝最终取代了明朝,一统天下。

2,建立金国的女真人本属于辽国

女真人的起兵是辽国内部的造反,女真人要推翻的也是辽国,本与宋朝无关。

为了收复燕云,宋朝实行了“联金灭辽”的策略。可是宋徽宗时期宋军的战斗力实在是不堪一击,连被金人击败后的辽军都打不过。

明朝的甲申国难与宋朝的靖康之变,它们的相同点是都跟农民起义有关,但在本质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内忧”和“外患”的不同:

“靖康之变”对于北宋来说,是“内忧”引发的必然“外患”。但它并不是金国蓄谋已久的侵略事件,只是在“合作”的过程中,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而陆续形成的;

“甲申国难”和它相比,则有很大的不同,它完全是由“内患”引发的悲剧。

二,被侵略的程度不同:

“靖康之变”中的北宋政权被瓦解后,南宋政权很快就建立起来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宋的立身之本还存在;

而“甲申国难”后的大明王朝,就直接被大清王朝吞灭了。

先来看看“靖康之变”吧:

靖康之变发生在北宋宋钦宗的靖康年间。由于靖康元年是丙午年,所以也被称为“丙午之耻”。

宋朝的靖康之难,内有一定的起义,徽宗重用奸臣蔡京童贯而来。徽宗听张觉联金灭辽,想夺回烟云十六州。金看出了宋的秘密,以宋收金的叛将为借口发动灭宋战,第一次攻太原不克,宋西兵勤王来援。金东路不足,退兵。二次金攻克太原,阻断潼关西兵勤王救援的来路。金的东路攻势猛烈攻克了汴京。宋只有赵构逃脱。甲申有张献忠李自成农民起义,由李自成率领大顺农民军打进北京城推翻明朝的崇祯,崇祯吊死。吴三桂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打败南称帝的人。

甲申国难是什么?

甲申国难,是指1644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明朝都城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正式宣告灭亡。随后,关外的清军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引领下入关,迅速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并占据了北京。这一连串的事件,不仅结束了明朝长达276年的统治,也标志着清朝正式开始了对全中国的统治。
甲申国难对于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汉族政权的结束和满族政权的开始,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无数的生命消逝,无数的家庭破碎,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深深的苦难之中。因此,甲申国难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个充满血泪与悲痛的记忆。

甲申国难是指1644年,即中国明末甲申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崇祯帝朱由检自缢身亡,随后清军入关,明朝正式灭亡。这一系列事件导致了中国长达276年的明朝统治结束,以及随后清军对全国的统治。甲申国难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甲申国难,发生在公元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也是清顺治元年。这一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随后,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导致百姓死伤无数。甲申国难标志着明清两代的交替,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后世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开国之初实行过哪些弊政?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动荡的一段时期,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自然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理想,清朝自然也不例外。

清太宗去世以后,多尔衮辅佐顺治皇帝,以摄政王之位统领八旗军队攻入中原。当时各地的社会形势并没有稳定下来,一些已经臣服清朝统治的地区此后又出现了反抗活动,这自然让清朝统治者大为不满,但纠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满族统治者自己身上,在恢复社会生产,推动民族融合方面,不仅没有积极作为,反而是大兴倒车之风。其主要原因在于多尔衮等人顽固地施行五大弊政,即薙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五种政策。

这一时期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是多尔衮,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兴的少数民族入主汉民族地区的时代,他的思想既有关外满族遗制的一面,也有借鉴明代成宪的一面;既有开明的一面,也有野蛮的一面,总得来说,在当时采取暴力手段镇压反抗、维护统治秩序成为他的当务之急。

早在清军没进山海关时,清廷就下令统治范围内一切民族按照满洲风俗统一发式和服装,作为臣服的标志,当时即遇到抵制。但到了顺治二年六月就下谕礼部厉行薙发易服,这是一条杀无赦的规定,严重侵害了汉族人民的民族感情。而圈地、投充、逃人则严重侵害了汉族人民的经济利益和人身安全。清朝统治者大肆圈占土地,迫使原住居民流离失所,或者投充为奴,当难以忍受残酷压迫时不断逃亡。而多尔衮坚定地执行关外时代制定的严禁奴仆逃亡的法令,对逃人、窝主、邻居、甲长等人给予严厉的刑罚。

回答者:闫红 延安大学历史系本科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学者们一般把多尔衮颁布的圈地令、剃发令、投充法、逃人法、禁关令以及屠城称为清初六大弊政。这几项弊政之间还有着一定的联系。

努尔哈赤起兵后,每当进攻明朝州县乡镇时,就强迫汉人剃发投降,改成女真满人的发式服饰。这条规矩一直沿袭了下来,此后清军入关,沿途州县兵民俱须遵令,改从满人发式剃发,以示归顺。有蓄发的人,立刻强迫其剃发,不服的人立刻杀掉,“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江阴、昆山因之被屠城,嘉定更是因之被屠城三次。

剃发易服

定都北京后,清廷于1644年颁布了圈地令,下令圈占近京各州县的耕地,分给八旗兵丁,以解决八旗官兵的生计,且于1645年、1647年两次扩大圈地范围。根据公开发布的谕令,八旗圈占土地名义上是无主荒地,以及明朝宗室大臣逃亡后遗弃的耕地,但在实际上,这些“荒地”往往是有主之地,这些土地被强行圈占,大批汉人因此倾家荡产。直到1669年,圈地才被明令禁止。

在经历过长达几年的圈地狂潮后,大批的农民流离失所。一些人奋起反抗,发起武装斗争。还有一些人为生活所迫,只得投靠旗人,充当农奴。与此同时,满族贵族也大肆逼民投充为奴,这些投靠旗人的人被称作“投充人”,当时约有四五万人之多。

缉捕逃人

标签: 甲申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