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由来是什么?
放鞭炮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当时没有火药和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这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从而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北宋时,中国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
在火药发明之前,只有“鞭”,没有“炮”。人们甩鞭子,鞭子的尾部发出“啪”的声响,这种动作作为一种礼仪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火药发明以后,制作的“火药爆竹”,有些“火药爆竹”的声音与鞭子甩动的声音类似,所以就出现了“鞭炮”的说法。
年俗放鞭炮的由来?
来源于古代过年人们用火烧竹子驱赶怪兽年的历史。
在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经常来骚扰百姓,人们就用烧竹子发出来的声响吓唬年,年听到这噼里啪啦的声响就逃。人们把烧竹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叫爆竹、炮仗,发展到现在叫鞭炮。
在新旧交替之际,人们在村子里大街小巷燃放炮仗,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辞旧迎新,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求平安。
新年放鞭炮,是源于民间的一个传说,相传每到过年的时候会有怪兽,怪兽无恶不作,经常在过年时毁坏人们的食物。
人们对怪兽又怕又恨,但只能逃到山中避难。
直到有一天腊月三十的晚上,怪兽想要祸害村庄时,赶上两个牧童比赛打牛鞭,怪兽听到响声就吓跑了,再也不敢来骚扰,因此除夕夜就有了放鞭炮的风俗。
放鞭炮主要是为了驱邪避凶,如今则是为了烘托热闹氛围,驱赶霉运。
鞭炮怎么由来的?
鞭炮起源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称谓从爆竹、爆竿、炮仗和编炮一直到鞭炮。
标签: 关于鞭炮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