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易经能准确预测事情吗?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我朋友资金链差点断了,急需一笔大额贷款,来找用易经我预测,我准确测算出某一天的酉时(17-19点)能如愿。
过后,他反馈说:太神奇了,到了当天16点前本手续基本好了,但是因为一个环节出问题,信贷部门基本在日结了,正常只能到隔天才能办。行长要求大伙加班,17点后完全搞定,大呼神奇。
当时帮忙搞贷款的信贷员知道后,正在争取升级当干部,让朋友介绍来找我预测,我用易经给他排卦后,断定他福神持世,当不了官,只能是大牌员工。他不服,说现任行长是他爸提拔起来的,肯定会出手帮忙的,如果能成,你怎么说?我回答说:如果这样就证明我预测不准。
几天后他们又一起来了,说好的不准,坏的却准(我没说过他哪里好的话题)。
这两件事是真人实事,如有虚言,愿天打雷劈!
易经预测涉及非常非常多的方方面面,然后层层筛选,一句断语要耗费很多精力,最后准了,一句真神打发一下,万一不准的话,更是吃力不讨好。
现实中有人当面对我说:易经预测是骗人的,除非你拿出实证,我才能相信。
我问他,你算老几?凭什么我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让你相信?你信的话,我能得到什么?我需要巴结你?还是你能给我什么?让我动心的很多钱?
你要给我称技术的斤两?首先要先称一称自己的斤两!
这种人哑巴了!
信者与不信者,取决于什么呢?凭感觉吗?如果跟着感觉走,往往会受意识形态的风向左右,得出的结论都是不实的。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梨子要亲口尝一尝吧?不尝如何知道其味呢?《易经》预测究竟准确与否,只有经历过预测的人才有发言权,其它的都是妄说。
习《易》者,有义理派与象数派之分,义理派重在经文,象数派重在应用(预测)。《易经》发源于占卜,习《易》不会占卜预测,没有预测的感性认识,解读经文会是不全面的,也是解不透彻的。现在有的大师级的易学家,功夫在嘴皮,预测全不会,自慰慬易者不卜,实际是怕露怯;只会在经文字词上做文章是不够的,所以《易传 系辞》曰:“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也就是说,玩味玩弄经文之辞,须识其象之所在;因象变而把玩占卜以知吉凶;经文与占卜是紧密相关的,而非割裂的;因此学《易》必须会占卜即预测;如此才能真正学好学透;就如作战不能纸上谈兵,游泳必须以身试水。至于准与不准,古代留下很多实例,关于预测之书更是汗牛充栋,不准成不了理论流传。测不准与《易》无关,与测者水平有关。
我学《易》先卜后经,从预测入门,逐对经文产生兴趣。学卜第一次预测,是单位一年轻干部得病住院,便以此事起卦,问何时可愈?卦立后析之,怎么辨都是死亡征兆,果不其然,半月不到,死在医院;首次即准故而对《易经》产生兴趣;再一次,听一讲座,授《易》卜筮之法,授者当场起一卦,问当时火箭发射成功否,起卦分析,点火后,会因故障失败;当时半信半疑,不日发射消息见报,果然因故障发射失败;两次亲身经历,对《易经》预测印象深刻,要说其为迷信,只能视作无知;若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只能是处于将信将疑之中;都是未亲尝梨味的认知。
《易经》在预测上是杰出的,升华为哲学层面也是杰出的;其讲变化之理作为哲学认识去解读社会、人事,具有更鲜明的社会意义,这大概是《易经》流传至今的最大价值吧?
谢谢邀答。
标签: 易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