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快到了,你们各地都有什么仪式?
河北省
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三元之节源于道教。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便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佛教之中,七月十五也是个特殊的日子。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说盂兰盆经》中讲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大目犍连(略称为目连)得道后想要度化父母以报哺育之恩,却发现生母因不修善,堕入饿鬼道中挨饿受苦,送给她的食物入口即化为火炭。无奈之下他哀求于佛,佛陀教他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亲吃饱。目连乃依佛嘱,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其母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随着这个故事的广为流传,以后农历七月十五佛教徒都会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供养亡人,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盂兰盆是梵语“倒悬”的意思,形容人世之苦犹如倒挂在树,所以你会看到打着正义之名的军队总说“解民于倒悬”,盂兰盆会也是解除亡者苦痛的法会。
在民间习俗中,阴历七月也是特之又特。先秦楚文化中,春秋二祭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时间,迎秋、秋尝与秋祭之俗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七月为神鬼之月的俗信。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此月,鬼经过春夏的沉寂,又可以出来活动,所以叫做鬼门开。民间以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等办法,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而由于鬼刚刚经历一夏的墓居煎熬,饥肠辘辘,所以给饿鬼施食就成为要紧之事。因此,七月十五也是民间祭祀亡魂超度恶鬼的重要时节。
道家、佛教、民俗,三者不约而同选择了七月十五进行普渡、赦罪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佛教盂兰盆会、道教中元节在七月十五的仪式逐渐世俗化,与华夏民间文化礼俗的一致,使它们迅即得到广泛的认同,与民间鬼月俗信渐渐难分难解。毕竟道教是完全本土的宗教,“中元”这一名词为民间接受,成为这个节日的广泛说法,中元节也成为了一个内涵丰富的祭亡、祀鬼、解难、赦罪的民俗节日。
因中元承自上元,上元佳节人间点灯为乐,中元节也要为鬼张灯过节。民间的中元节俗中,放灯是最盛大的活动。但人鬼有别,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中元的灯要放在水中。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以纸糊成荷花型,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为亡灵照亮通往奈何桥之路,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
标签: 盂兰盆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