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煮鸡蛋必须是三月三当天吃吗?
在南方很多的地方都有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是一种野菜,荠菜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了,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依旧没有改变。
荠菜煮鸡蛋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鸡蛋做法,很多地方的人在三月三的时候都会用荠菜煮鸡蛋,这是比较传统的一个习俗。荠菜煮鸡蛋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适量食用对身体有一定好处。其实不仅仅三月三可以吃荠菜煮鸡蛋,在三月三前后几天也是可以吃荠菜煮鸡蛋的。
为什么农历三月三要吃荠菜花煮鸡蛋啊?
这是汉族传统节日呀,旧称“上巳日”,也就是农历的三月初三日。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用芥菜煮食鸡蛋意为去除上一年的劳累和病痛。
汉族传统节日,旧称“上巳日”,时在夏历三月初三日。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台湾府志》)。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也是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三月三地菜煮鸡蛋有什么说法?
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由来
“三月三,荠菜(地菜)煮鸡蛋。”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民间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说吃了荠菜煮的鸡蛋,一年当中腰腿不疼、头不疼。
关于“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打,头痛病很常见。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今湖北孝感一带),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充饥。当人们吃了以后,头突然不痛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到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米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地米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就逐渐流传开来,形成了风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人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用吃鸡蛋的方式纪念祖先,并希望沾点灵气等。做法很有讲究的。首先是选荠菜。
地菜被誉为“菜中甘草”,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多种营养,将鸡蛋同地菜煎煮,可使蛋味更加鲜美。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为什么要在三月三采摘荠菜?
荠菜在南方四季都有。如果做菜吃,不论什么时候采摘都可以。但是入药的话,就以农历三月初采摘的荠菜药性最好。
标签: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