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都有哪些风俗

ysladmin 9 0

清明节的时间和习俗是什么?

清明节的时间和习俗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要讲起来还是很有缘由的。吾是答疑解惑,情感美文放歌声野老梁。

清明节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元年的四月份四至五日前后;它标志万物在沉睡中苏醒,大地上春光明媚。

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要祭祖扫墓,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老百姓扫墓时用铁锨把土填上坟头,修成馒头型称作填坟。(有的地方称作给老祖修缮房屋。)然后在坟头上浇上几滴酒,摆上供果,压上坟头纸,烧上几柱香,以祭祖之灵。今天有些地方已排除了这些所谓的迷信成分,但是在清明节始终保持扫墓的风俗。其民间风俗还有头上插柳的习惯。其曰:"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之说。这当然是迷信了,不过习俗还是有的。

清明节都有哪些风俗-第1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明节不止是祭祖添土扫墓,更重要的是清明节是双重节日。它一边祭祖扫墓,一边又是踏青欢乐之日。当这一天全家老少皆可上陵祭拜扫墓(一般讲究平常妇女儿童是不能上陵的,唯清明节这天是可以的)后,阖家将是田园尽兴。

清明,清清明明,田园好风光,也就是说,自清明节,人们会走出冬季的寒冷阴影,走进春暖花开的世界。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节都有哪些风俗-第2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明時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谢谢大家关注分享,欢迎留言评论。

清明节都有哪些风俗-第3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少阳之气息息向上,阳光和熙,照的人心里都是明亮欢快的。人们纷纷走到户外,尽情领略春天曼妙的滋味。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在这美好的日子,一切都生机勃勃。在我们尽情欢笑,舒心畅怀的时候。我们最思念的便是逝去的亲人。这种思念油然而生,这么好的日子,不能与至亲共享,怎不让人黯然神伤,潸然泪下。上坟,祭祖,就是对亡灵的哀思,对祖宗敬仰,也是后人心灵的慰藉。是活着的人和逝者心神勾通的一种方式,惭而成为习俗。上古就有之,秦后惭趋于春天上坟,祭拜。而盛于唐。唐时清明时节,国家公务员都是要放假的,以祭拜亲人。

清明时节也是春游时节,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便是文化。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是辛弃疾的感叹。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清明节对每一个中国人都很重要,它寄脱着思念,勾通阴阳的仪式,千里寄哀思。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这是黄庭坚的哀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清明时节的天气特点。人间有真义,天地也动容。

现代的清明阳历一般四月六号。古代大约二十天左右,一般是阴历三月间。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是现代民间的清明时节的写照。无论得意,失意,无论过得好与不好,清明时节,都要给先人说说话,扫扫墓,焚香烧纸,寄脱哀思,也是心灵上的慰藉。好好生活,是先人的对我们的心愿。于是,我们心灵轻松,告别沉重,哭着笑了。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习俗:

1.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2.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3.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4.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慎终追远的季节。怀念逝去的亲人,默哀永远的先烈,祭奠远古的祖先。

清明是令人悲伤的日子,是抚今追古的时刻,这一天,往往风起云暗,仿佛无数魂灵在诉说着天堂的美好和地狱的阴暗。

走吧,该来的要来,该走的就走吧,人间就是需要更换。

清明,又是一个让人清醒的日子,面对逝去的长者,我们要默默地反思自己。思成,不能因功而自傲,这样就不会前进;思过,不能过往而不纠,这样就不会成长;思情,不能生人而无情,要变小爱为博爱,这样就不会狭隘。

清明,让我们想起好多,好多平时不在想起的事,不在抱怨的事,不在遗憾的事。

清明下雨吧,洒在脸上,和眼角的湿润,一起滴落……


清明节的历史源远流长,当下的清明节时间在公历4月五号前后,主要的习俗是踏青和祭祖等。

踏青是清明节的重要活动,因为我国长期处在封建王朝统治下,妇女受到较多束缚,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每年的上元节和清明节却可以出门游玩看灯,因此很多古代的爱情故事都和清明节踏青有关系。唐代的崔护有首著名的诗《题都城南庄》:

讲的就是崔护清明节郊游的崔护在一户人家有了艳遇,等到第二年清明崔护再去找她,已经物是人非,只能徒生感慨。

千年前的三国时期,国人就开始在清明节祭祖了。原因可能多样,比如清明节的时间距离农忙还有一段日子,农民比较有时间;清明节也是雨水充沛,万物复苏的节日,人们也需要到亲人的坟墓去看看,雨水有没有影响到墓穴;草木有没有太过旺盛;老鼠兔子有没有在墓穴挖洞等等。慢慢的这样的仪式就固定了下来,人们都在清明节去到先祖坟前奠酒焚香,寄托哀思。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清明节也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禁烟火,吃冷食的习俗。传说介子推辅佐晋文公立了大功,甚至把腿上的肉都割给晋文公吃了,但是晋文公在即位后却把介子推给忘记了。介子推于是带着老母退隐山林,晋文公很没面子,为了逼出隐藏的介子推母子,放火烧山,结果把他们给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这一天禁火冷食,这个习俗也流传下来,慢慢的寒食节和清明融合在了一起,到了清代修订历法后,寒食节就固定在清明的前一天了。

当然这也只能限制普通百姓,皇帝和宠臣不在此列,唐代韩翃的诗《寒食》就吐槽了这种现象。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标签: 清明节都有哪些风俗

上一个正月廿四

下一个2019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