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求真

ysladmin 10 0

如何理解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上善若水:上善:至高。水:没有生命体,清澈透明,与万物无争;却能自然地由高处流往低处,也可以安静自然地汇集于一处。上善若水:如水之善,自然之善,非用心之善。真善矣。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

六爻求真-第1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

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却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六爻求真-第2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扩展资料: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六爻求真-第3张图片-滋味星座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上善若水,指的是人生所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如果一个人处世若水一样谦卑,待人若水一样亲和,心地若水一样纯洁,言谈若水一样真诚,举止若水一样友善,那么这个人便进入了“水”之境界,无疑达到了一种至善、至真、至美、至纯的精神层面。其品行就像一泓清水般清澈透明,其生存状态就像山间溪流,顺谷底蜿蜒而下,一路欢歌,直奔江河大海,永不停息。

水,阴柔无比,透明无色,随圆随方,无形亦有形。心甘情愿停留于山涧谷底,坦然安于卑下而不与万物争高低,用至柔至纯之美德,用无可替代之风范,诠释了上善若水的真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水,以其包容一切的豁达大度,以其谦逊卑微的柔中带刚,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真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高尚风格。


上善若水,看似简单,在道德经中越是看着简单的语句,越不好解读。

这是影响非常广的一句话,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但是随着文字的文意发展,这句话中的“善”字被普遍的理解成了“好”的意思。大部分人都是以现代的字意去理解的,包括我自己。如果不仔细的体会原文,我们都走不出这个认知的思维定式。

我试着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理解这句话要从两个方面分析。1、把握本句的关键字“不争”、“利”、“善”。2、要把这一句放在本章整体中理解。

首先,从本章整体的分析,老子想要阐述的是不争的思想,是老子自己认识的不争的思想(一定有别于我们平常的粗浅认识的)。老子想要表达的不争到底是什么呢?

老子认为水在不争方面表现的特性与自己不争的思想相同。我们只要效法水的不争特性,就几乎接近“道”了,就“无尤”。

其次,我们明白了老子的表达用意之后,现在回过头来再分析水在不争方面的特性。老子交待的很明白,水不争的特性是:善利万物。这个“利”很重要,第八十一章曰:天之道,利而不害。第七十三章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而本章有:故几于道,的描述。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老子表达的水的不争有这几个特性(1)善利万物(2)利而不害(3)不争而胜。这样我们就似乎明白点了。

第三、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再回到本章,从整体中体会,怎么效法(整个道德经就一直要求人要效法道的)。“动善时”我们在“动”、行动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老子告诫我们的是不争,不争不表示不能动,但是这个动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是善利万物、利而不害、不争能胜。这就是老子告诫我们的原则,动就要能胜,这个胜、利万物(包括自己),这个利不能对其他人有害。这个动的原则就是最佳时机,或者最适合的时间点,要么就不动。不达到条件的不动,就是不争。达到条件的动是不争所要等待的条件。正所谓“妄作凶”。

大家可以试着用这个理解方法解读一下“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这是我自己的粗浅理解,也许不正确,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和大家共同学习。希望能有同样爱好道德经的志士推荐对本篇更好的解读。

上善若水,因为水可以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依形附势,因势而行,顺势而为,几乎可以到了顺其自然的地步,所以称为上善若水。

至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说天一生水,水生万物,现代人说有机化学是碳氢化和物即明证也。因为水性润下,为本性,争什么呢?本来如此无所谓争与不争!

最善好比水一样包容(上善莫过于水),包容无私的善利万物而无私包容不争(水从来是利万物而不争)。这就是老子的道,这就是与道相应的体现,这就是德,这就是与德相应的道,这就是德与道的相溶,老子名“道德″,留书后世称为《道德经》。

《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与我们人生体验有什么相似?

当我们认真地读完《西游记》原著后,会发现,这就是一场人生的体验。在《西游记》的精神世界里,有人情世故,也有人生哲理,还有属于我们华夏子孙的文化自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体验《西游记》中的人生大道。

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说法,着实很有道理。取经路上或许只有唐僧一人,徒弟们其实都是唐僧的隐藏的精神组成。

其中,孙悟空就可以说是唐僧的“心”。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一个跟头便是十万八千里。这恰恰验证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无论做什么,我们的心总是在前面。野心很大,且变化多端。但在现实中,我们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成功。正如西天取经一样,一个筋斗云能解决的事,就必须要跋山涉水。

猪八戒则代表了唐僧的七情六欲,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种种欲望。唐僧几乎没有欲望,而八戒正好补充了这些。所以说,没有猪八戒,唐僧就不能算是完美人物性格。

取经路上,猪八戒因好色贪婪,也做了不少的错事。但唐僧只是耐心地劝导,并没有严厉阻止。这也体现了某种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深究。在生活中,我们免不了有种种欲望。需要去控制它们,但不能完全制止。毕竟,欲望是人类生存的原始动力。

而沙僧更多体现的是唐僧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的一面。可以说,这是基本的社会本性。无论是工作上,学习上,我们都需要这种本能的性格。其实,从沙僧的人物性格上来说,更加地贴近和符合大多数人。

《西游记》中,沙僧做事勤劳认真,也善于沟通和处理关系。正因如此,沙僧一路上没有闹过矛盾。

而唐僧本身,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本性都是善良的,而且用爱去看这个世界。尽管唐僧一路上被欺骗,被伤害,但他始终没有改变初心。

细细品读《西游记》,其实说的就是人生。九九八十一难,正是我们人生中的磕磕坎坎。内心上,从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到一位沉着冷静的斗战胜佛。这就是取经路途中的成长,也是人生路上的成果。也有人说,《西游记》是孙悟空的人生悲剧。其实不然,悟空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正义,只是多了些智慧。

取经之路上的每次挑战,都暗示了我们人生的种种考验。唐僧每次平安无事,都是徒弟们拼死保护换来的。在现实中,一样如此。我们要一直努力拼搏着,为的就是不忘初心!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本来生而为人就是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只不过西游记只有八十一难,而人生着需要经历更多的磨难。

从你的出生开始,第一次受伤,第一次害怕考试,第一次面对生死离别,这些都是难,西游记和人生一样,都是磨练你的心性,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最后修成正果。

如果非要一一去对比的话,西游记里面的人物,反映的不就是大千世界的人吗,唐僧代表的就是生活中一根筋,但又有坚韧毅力人,白龙马犯错的富二代。悟空,叛逆的少年,八戒各种欲望的结合,沙僧,老实听领导话的人。

其实我觉得不只是西游记,每一步戏,每一本书都是人生啊,都是作者的人生感悟,或者是作者想表达的人生。


我觉得人生要是只有81难就好了!人的一生都是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从来没有谁比谁过的容易,气宇轩昂的背面可能是凄风苦雨,锦衣玉食的内心也许是千疮百孔。

谁不曾黯然神伤?

谁不曾辗转反侧?

谁不曾夜不能寐?

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信心和期望遮盖伤痛,用理智、勇气战胜怯懦。我觉得人生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承受痛苦和挫折。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过程。人的一生要经受许多挫折,有大的有小的,但都是生活在考验我们, 挫折作为一种情绪状态和一种个人体验,各人的耐受性是大不相同的。有的人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仍然能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有的人稍遇挫折便意志消沉,一獗不振,甚至痛不欲生。有的人在生活中受多大的挫折都能忍受,但不能忍受事业上的失败;有的人可以忍受工作上的挫折,却不能经受生活中的不幸。  当你处在顺境的时候,你会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弱点,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反省自身,搞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认真加以总结,改进。所以说,挫折就是人生的催熟剂,我们都应该感谢挫折,而不是躲避挫折。 人生就是这样酸甜苦辣。


标签: 六爻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