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的什么意思?
《华严经》说的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具称《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是大乘佛教要典之一。
此经汉译本有三种: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为区别于后来的唐译本,又称为"旧译《华严》",或称为《六十华严》。
二、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为"新译《华严》",或称为《八十华严》。
三、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为《普贤行愿品》,或称为《四十华严》。
扩展资料:
1、此经第一译六十卷本,它的梵文原本三万六千偈,是由慧远的弟子支法领从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得来,于晋义熙十四年(418)三月十日在扬州(今南京)道场寺请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出。初译出时分五十卷,后改为六十卷,内分三十四品,总由七处、八会的说法而成。这就成为现行《华严经》六十卷本。
2、此经第二译八十卷本,它的梵文原本四万五千颂,系唐则天武后遣使从于阗求得,并请来其地三藏法师实叉难陀,于证圣元年(695)三月十四日在洛阳大遍空寺开始翻译。
武后亲临译场首题品名,菩提留志、义净同宣梵本,复礼、法藏等并参与笔受润文,到圣历二年(699)十月十八日在佛授记寺译毕(见《开元释教录》卷九),成八十卷,内分三十九品,总由七处(同旧译)、九会(八会同旧译,新增"普光法堂"一会)的说法而成,即为现今流行的《华严经》八十卷本。
3、此经第三译四十卷本,它的梵文原本一万六千七百偈(见《贞元释教录》卷十七)系南天竺乌荼国王亲手书写遣使于贞元十一年(795)十一月送赠来唐。
《华严经》讲什么?
《华严经》讲的就是法界之内的无上佛法,可以想象内容是何等的博大精深,从其全名中就可略知一二,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
当然是佛法无边,神通广大等等
其次讲证法之道
最后勉励众生精进
鼓励众生精进修行,早证佛法。
此经内容丰富,但万变不离其中,抓住经眼,始可证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一切众生如心,种种杂染故。一切法如实际,不可变异故。
#简说《华严经》# 《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据说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不久,在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的自内证法门,当时小乘根机的人完全听不懂,如聋似盲,于是释迦牟尼才不得不开始说小乘经典。
《华严经》部头结构非常宏大,展现了万德圆满、妙宝庄严、无限华丽神秘的诸佛境界,以至后来有人把它比作一部规模宏大的神魔小说,因此,自古被尊称为"大经",有"不读《华严》,不知佛家富贵"的说法。
按照华严宗的解释,这部经说的全部是佛的微妙的觉悟之境,是佛教的根本法门,叫做"称性本教"。这部经由龙树从龙宫中带到人间,才开始流传。
《华严经》汉译本总共有三种,第一种是东晋时佛陀跋陀罗所译,六十卷三十四品,称为"旧译华严"或"六十华严"。第二种是唐代实叉难陀等译,八十卷三十九品,称为"新译华严"或"八十华严"。第三种是唐代般若翻译的四十卷本,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人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称为"四十华严"。实际上"四十华严"也就是对前面两种译本《华严经·入法界》的详译,并不是全经。
在上面三种译本中,以"八十华严"最完备,也是华严宗建立时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它翻译的年代是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当然,在《华严经》全部翻译之前,它的部分内容就被介绍到了中国,主要有《十地经论》等,这些都为华严宗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标签: 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