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半小时被妈妈罚跪两小时,浙江宁波男孩留信出走,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
现在手机是大家都在使用的设备,不夸张的说,不会用手机,就和文盲没有什么区别,但给孩子配手机怕他玩物丧志,不给配孩子想获取点其他的学习资料又很麻烦。
我的建议是可以借给孩子手机,但是不要给他配一个。我儿子现在用的手机,就是我之前用剩下的。手机里面给他下载了不少学习的软件,方便他查资料,也有一点小游戏,但也是益智游戏,不至于让孩子沉迷和乱消费。
每次都是晚上写完作业,有不会的题最后拿手机查,平时放假的时候也允许他玩一会手机。但是这个手机放在我和他爸爸的卧室,他要是想用,要经过我们的同意,而且是绝对不允许他把手机带到学校的。
手机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能不让孩子去使用,但是在他还小,没有什么自律意识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控制还是玩手机的时间,以免他真的玩物丧志。等孩子再大一些上中学之后在考虑给他配手机。
手机的话千万别随便给孩子配。
孩子好奇心非常强,控制力也很差并且普遍贪玩,家长不可能24小时守在孩子身边,若配手机的话玩得更厉害!
实在是要给孩子配手机的话,可以设置一个密码,这样孩子可以接听电话,但不能自主浏览手机。
另外,如果想要双向自主打电话,可以考虑老人机或是儿童手表。
最后我想说的是,家长在孩子身边,一些孩子尚且不能全程一心一意的学习。因此,家长打电话督促孩子学习时,即使孩子最终没有完成学习作业,家长也不应该过分的指责孩子,更不能随便体罚孩子。
这位家长在家里安装监控,监视孩子学习,孩子自己感觉没有任何偷玩的机会了,就跟生活在囚笼里一样,还被罚跪了两个小时,孩子感觉住在家里受到了压迫,甚至心理上感到强烈的压抑,他不离家出走,长久下去不得心理疾病啊?
所以说,孩子离家出走,家长首先得反思自己教育方式上的过失,应该警醒,以免孩子做出更多偏激的行为。
“……并且我知道是废物、窝囊废、累赘。这些年让你们生气不是一天两天了,放心吧,我走的时候会带上书的,我会好好学习的,我还会收集一些素材写一篇作文的,所以请您们真的真的不要来找我……”
这是浙江宁波一个11岁男孩出走时给妈妈留下的一封信。
8月8日,浙江宁波的刘女士通过家中监控发现,自己11岁儿子小飞留信出走,并自称“废物、窝囊废、累赘”。
因为刘女士夫妇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儿子的学习。可刘女士认为孩子想出人头地只有好好读书,所以就在家里按了监控,想时刻关注儿子一举一动。可孩子没有大人看管难免管不住自己,趁家里没人,孩子玩了半小时手机。
刘女士知道后,惩罚孩子跪了两小时,可能孩子越想越觉得委屈,一气之下,留了封信出走了。最终,民警在邻村将其找回。刘女士表示,以后有时间会多陪陪孩子。
从孩子留下的那封信中可以看出,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总让爸爸妈妈操心没好好学习,他还再深深的自责。
因为玩半小时手机就被妈妈罚跪两小时,这位妈妈显然做得有些过分。虽然是孩子,可11岁了,他也是有很强的自尊心的。
给孩子配手机,担心孩子玩游戏或浏览一些不良网站。不给孩子配手机,又担心孩子有什么事联系不上。因此,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一直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其实给孩子配手机无可厚非,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学会自律,学会分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手机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样也会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况且,即使学习也要张弛有度,适当玩一会儿有益的游戏也未尝不可,不要一说玩游戏就大喊“狼来了”。幸好孩子被民警找了回来,不然,就因为玩半个小时手机孩子发生什么意外,恐怕我们都不愿意看到。教育孩子要用对方式方法,野蛮、暴力的方式绝对不可取。要“以德服人”!(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这不是离家出走的根本原因,关键是如何帮助孩子很好的成长!如果我们使用错误的方法来纠正错误,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宁波11岁男孩小飞(化名),因为在家玩了半个小时的手机,妈妈在监控中看到后,他被罚跪2个小时,事发第2天,8月8日,小飞在留下一封信后离家出走!
小飞老家在四川,6年前他母亲刘女士从四川来宁波打工,后重新组合家庭,小飞3年前来宁波插班读书。
小飞一家住在一个2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其母亲和继父都在工厂上班,每天都是起早带晚。放假和平时放学回家后,小飞总是独自一人在家做作业。虽然生活艰苦,但小飞的学习成绩很不错!
为了实时了解家里的情况,小飞的妈妈在出租房安装了监控,并给小飞配了手机。结果,8月7日,因为小飞在家玩了半小时手机,被妈妈罚跪了2个小时!
针对这样一个事情,我认为,导致孩子离家出走,并不是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
1、一个11岁的孩子,正是无忧无虑、活泼可爱的时候。
由于人生地不熟的,你把他关在家中,时间长了,肯定是要产生孤独情绪的。小飞在信中也说,“我只是出去几天,放松一下身体”,说明自己是多么的孤独!
2、如何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值得认真思考!
首先,看了事情经过,很心酸。为孩子心酸。
㈠父母离异
对孩子来说就是不小的打击,没一个完整的家,父亲又太过严厉,从母亲对他的惩罚上看,母亲对他越够严厉了。所以心疼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真正的爱。重组家庭中母亲和继父整日忙碌,也还是缺少关爱,缺少陪伴。
㈡异地他乡
孩子从家乡转到宁波,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要从头适应,人生地不熟,缺少朋友。就玩半个小时手机,我觉得家长没有必要这么对待他。
㈢重组家庭
在这样的家庭,孩子肯定谨小慎微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做错了事,母亲又用这样的方式惩罚他,严重的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㈣自轻自贱
在信中,他竟然称自己是“废物,窝囊废、累赘”,这样自轻自贱,可见内心有多少委屈,又是多么自卑!
信中还可以看出,孩子是个很懂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我觉得可以适当的放松一点。
当然也理解妈妈的做法,妈妈希望他好好学习,有好的未来。不希望他染上了手机瘾,妈妈可以跟他商量敲定玩的时间,超时了,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如多背一篇文章,帮帮妈妈干一些家务活。
昨晚打了孩子,心情很沮丧,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昨晚打了孩子,心情很诅丧,到底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有些家长会说:棍棒之下出孝子,拳头砸下出学霸。这的确是某些家长教育的误区,是下策中的下策!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众多家长头痛、烦心的事情,也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具有一个模式,并不是万能的。不是万能钥匙,一把钥匙能开万把锁。必须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家长在不断探索和不断学习中,“量身定制”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我也是在不断学习中总结的,愿和大家分享:
其一,就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是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吗?“启蒙”非常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究竟怎样才能在孩子幼下纯净的心灵纸上描绘出生动的“图画”作品,是家长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不要自已沉迷于打牌,但要求孩子认真学习,为孩子做好榜样,非常重要!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其二,家长要学会正面鼓励,侧面引导。
都说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哈佛女孩》这本书,不知家长看过没有?关于教育孩子的方法,书里面都有具体详细的操作,当孩子犯错误或学习上出现问题时,家长要耐心引导,天下没有苯孩子,也不是说有些家长不会教育,只是说家长没有探索到教育自己孩子的正确方法。
其三,家长要鼓励孩子树立学习和生活的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没有方向的努力,就像漂波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永远找不到航标,也难以驶向成功的彼岸。
感谢邀答!
关于【昨晚打了孩子,心情很沮丧,到底该怎样教育孩子呢?】这个问题,我认为打孩子是不对的,打8岁的孩子是更不对的。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你对教育孩子不仅缺乏理论、经验和方法,而且你对教育孩子也缺乏耐心和定力,甚至你还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否则你就不会施展最无奈的办法,去打了孩子,并且打了孩子之后,连自己都很沮丧。下面我来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谈到底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第一,根据孩子不同的气质类型,不同的成长和认识阶段,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和承受能力,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来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你要首先去了解孩子,看看你的孩子属于那种气质类型的孩子?孩子大体上可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其中“多血质”的人,表现为活泼好动,大胆泼辣,易冲动,比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典型的多血质的代表。“粘液质”的人自制力强,举止镇定,为人踏实,比如《西游记》的沙和尚。“胆汁质”的人易冲动,易兴奋,热烈奔放,自制力较差,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抑郁质”的人大多行为孤僻,多愁善感,不太合群,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根据以上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成长和发展阶段,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一个人成长大致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壮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同一个人不同的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也不尽相同。比如,幼儿期和青春期,虽然是同一个孩子,但是,他(她)的心理和思想发展变化是很大的,特别是当孩子长到7周岁后,孩子大都进入叛逆期,这时你在用以前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也许就不适合了,甚至适得其反。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你还用对待儿童的方式教育孩子肯定就更不合适了。因为这时孩子大都以“小大人”自居。也许你说什么孩子都不爱听,甚至还专门与你反着做。因此,管理教育孩子既要懂理论,还要懂方法,更要讲艺术。
第二、要想做一位合格的家长,就必须多学习教育孩子的理论和经验,掌握一些管理孩子的艺术,必须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来启发和引导孩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想让孩子做的自己坚决不去做,想要让孩子做的,自己先做好。“以理服人,以行感化人”。家长必须多学习一些科学的成熟的先进的管理孩子的经验和理论。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加强自身学习和工作态度,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的等各个方面的行为修养。给孩子处处树立起积极向上好榜样。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孩子自然而然的也就学着去做。家长就不用再大发雷霆,大打出手,家长也就不会有多沮丧,多无奈了。
综上所述,以上两点,就是我的观点和建议,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敬请老师们留言评论,多多指教!谢谢阅读!
朋友,您好!
打,不能解决问题。你先要冷静下来,首先分析反思自己和家中大人的做法,分析小孩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其次统一家中大人意见,合作教育孩子;第三,要对小孩定必要的规矩,明确要求。例如:作息时间;自己该做的事;指出什么事不好,不能做,什么事好,鼓励做;合理要求要满足,不合理要求要拒绝;做对事鼓励表扬,做错事批评纠正;要有必要的惩罚,惩罚包括批评、面壁、违反规定后暂时停止拥有该项权利等。第四,对小孩教育要因地制宜,循情诱导,要求不能过高,家长要垂范做榜样。小孩发脾气时,大人要冷静,要冷处理,不能随便原谅,要让他知道必须努力去改正错误。
上述建议给你参考。祝您小孩健康成长,祝您心情愉快!
打骂教育是迫不得已的下策教育,频繁打骂更是下下策,8岁孩子实在不听话,一年打骂教育次数,我建议不超过两次,否则就是家长情绪、方法或不了解孩子,无效教育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出现了逆反。分析了解你孩子心理、性格、习惯是教育孩子的关键。你家现在有个二宝,可能是对你家教策略的考验,必须统筹兼顾。你对二宝的态度、吃穿、玩乐、关注等都直接影响大孩子教育效果。除此之外 ,你打孩子原因没告诉我,打孩子的情绪是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耐心、用心教育是关键,说理、言传身教等策略是手段。请记住:“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耐心啊!
你好。打了孩子后,父母尤其是母亲往往心痛甚至后悔,这正常。事实上,打是笨办法,万不得已不要动手打。如果孩子确实错了,那不用急,第二天问孩子错了吗?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办?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孩子不认错,就该讲有关故事,从中教育引导,使其明白是非,表明下不违例。如果是大人打错了,应向孩子说明,父母因某事心情不好,生了气错打了你,否则孩子心里憋气,是非难辩,以后只好哄人说慌。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和智慧,让孩子心服口服才会有好的效果!
如果你的孩子被其他孩子欺负了,你是会让他欺负回来还是退一步呢?为什么?
我一客户的小孩,平时家长保护的比较好。孩子两岁半,有天他姥姥带他去公园玩(平时很少跟小朋友玩),有个小朋友跟他玩了一会儿,后来因为抢个树枝,对方小朋友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就直接傻掉了,既不会打回去,也没有哭。回到家他就用手打妈妈,并且嘴里还说:“打打”。因为孩子从没有这样的冲突,而在这次冲突中他学习到了“打”是什么。孩子小的时候,打架也是一种学习。
孩子与人学会相处,最开始是亲子关系,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同伴关系就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孩子在与同伴的实际相处中,有了冲突,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具有危险性,家长可以选择放手。
但实际的情况是怎么样呢?
两个四岁左右的孩子,因为玩公园里的沙子发生了争执,小A打了小B一巴掌,小B的妈妈不干了,也伸手揍了小A一巴掌,小A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大人打也不干了,两个妈妈揪打在一起,后来在警察的干预下,才平息。几天后,两个孩子又在公园里碰到,不一会儿又一块玩了,完全不在意上次的动手。而家长往往会站在成人的世界里看待孩子的世界,总怕孩子吃亏。
那么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教孩子寻求帮助,尤其是被自己强壮的孩子欺负时。当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时,要懂得找老师帮助。
其次,让孩子知道打人是错误的行为。告诉孩子,如果有孩子打你,你要大声喊出来,并且义正严辞的告诉打人者,不许打我。如果对方比你强壮,可以跑开。
再次,做孩子最信任的人。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的身边,碰到问题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有的孩子因为不信任家长,即使受到欺负,也不敢告诉家长,尤其是校园暴力。
孩子受到欺负,让孩子打回去还是不打回去,都不是好的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孩子对这个事件的认知很重要,让孩子自己解决,是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家长只需要提供规范和帮助,孩子自然知道如何应对。
标签: 昨天让儿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