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的老人为什么过七天为一七?
“七”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数字,可以说人的一生,与七都是分不开的。既然谈到“七”,就要涉及一些非主流的话题,这些话题可能会颠覆您的三观,所以请路过的朋友高抬贵手,不喜勿喷!
《易经·复卦》中有“七日来复”的说法,意思是说,七天代表着一个轮回,或者说是一个周期。一个人从入住母亲子宫的当天起,就与“七”结下了缘,胎儿的发育,以七天为一个阶段,总共三十八个七天,胎儿发育成熟,然后再过四天,胎儿出生,这个周期相当于是一个定数。
一个人出生以后,仍然离不开“七”,从大的方面讲,七年一个周期,比如女人,二七年龄,也就是十四岁,开始来月例,三七发育完全成熟,四七达到巅峰,这是生儿育女的最佳年龄,过了这个年龄,基本上就算是大龄产妇了。
五七年龄,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身体各项机能开始下行,过六七,到七七时,进入更年期,各方面开始变的古怪,月例也慢慢停了,然后就是退休,慢慢静候死神的亲吻。象这些数字,几乎就是一个定数,误差非常小,至于为什么这样,谁也说不清楚。
人死以后,民间盛传会有灵魂离开,其实按正统的经典记载,灵魂之说是不靠谱的,你越是信有灵魂,就越是在轮回中无法解脱,所以象佛家的经典,就告诉我们,不要相信灵魂,他们有一个说法叫“中阴身”。
按照三世轮回的原则,一个人咽下最后一口气,他就和这一生的所有一切说拜拜了,不会再产生任何的联系,因为这一生的报应已经受完了,所以不存在人死后灵魂再回来这一说法。
人死后它下一生是什么样子,他的“中阴身”也会是什么样子,比如一个人死了,他来生该做一只狗,那么他的“中阴身”就是狗的样子,只不过身形会略小一些。我们平时看到的所谓某个人的灵魂,其实并不是他的,只是一些鬼道众生变成他的样子来偷吃供品罢了。
“中阴身”同样是七天一个轮回,七天内如果不能投生,就死了,然后再生一次,还是七天,这样反复最多七次,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就必须要投生,这也是个定数,所以民间才会有从头七开始,一直要过完七七这样的一个传统。
这是讲的普通人,圣贤修行的过程,也离不开“七”,当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就是坐了六天六夜,一直到第七天早上才睹明星而悟道,从此大彻大悟,修行圆满而成佛。
所以在佛教界,至今一直流行着一个“打七”的传统,修禅宗的叫“打禅七”,修净土的叫“打佛七”,等等等等。总之就是效法释迦牟尼佛七天证道的公案,通过七天的集中修行,希望在境界上能得到大的突破。
一般死去的人,会有四十九天中阴生生命,每七天一个周期,七天一变,第一周为头七,如果后人在四十九天当中,为死去的人做功德,会减轻死去人的罪,有的升天上,有的直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死者为什么要过七
“死后过七”就是指人死后,家人为其烧过七纸,即死后算起,每七天要去上一次坟,依次为头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其中死者有几个儿子,要避掉几七,例如死者有一个儿子,即不能烧头七,死者有三个儿子,就不能烧三七。无论几个儿子,一般都不烧四七的。七七之中,五七最为重要,三七次之。
烧“过七”纸还有一个忌讳,就是“烧七不顶七”,每烧一七纸,要提前一天,即第六天即烧一七,第十二天烧二七,满一个月烧五七。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的较多,规矩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由主家和重要的亲友商定好烧五七的日子,举行一个祭奠仪式也可以。
人从死开始就为一天,比如今天老人不在了,那么今天就算第一天,隔夜就算第二天,每7天算一个“七”。一般是头七出殡[老人在家要放整7天,特殊情况提前或推后都行,但要让阴阳先生看过才能决定],意思是纪念妈妈生下我们以后,7天就要自己动手干家务了。
各地有各地的讲究,山西晋东和河北井陉交界讲究,过一,二,三七和七七(也叫尽七)然后按节气走(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埋葬后第一个清明节过新节,提前两天上坟,原则上下葬时的亲戚都来,一般的过一周年和三周年,三周年比较隆重。
不过现在的城市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哪的人都有,各是各的讲究,没有对不对之说,你信啥就是啥,尽了孝到就安心了。
“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是真的吗?有历史可以考证吗?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这个传说是假的,没有历史可以考证,所以也就谈不上具体的内容了。
所谓的鞑子,是元朝时期汉人对蒙古人的蔑称,自从元朝建立以后,对长江以南原来南宋范围内的百姓进行残酷的压榨,以至民怨沸腾,民间反抗日渐激烈。
但是由于蒙古人的力量相当强大,老百姓力量相对分散,如何在重压之下集合起来共同反抗,成为了当时很多人思考的问题。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八月十月传月饼杀鞑子”的传说,这个传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简单复述一下。
说是刘伯温想出计策一条,把写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字条塞到月饼里,然后借每家每户走亲戚的时节,把这些饼传到各地,于是大家就看到了里面的字条,于是在八月十五一起起来杀敌人,推翻元朝的统治。
故事是不错,但是经不起推敲,月饼可不是刘伯温发明的,早在殷商时代,在中国的东南部就出现了一种饼,边上薄,中间厚,叫“太师饼”,据说是人们为了纪念商朝太师闻仲而发明的。而到了唐代,大量文献中记载了唐朝皇帝将月饼赏给臣民的故事。唐诗当中关于月饼的诗句更是俯拾即是。
而月饼这个词,经考证,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文学家吴自牧的《梦梁录》中,也就是说,在明朝刘伯温之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月饼了。所以他用月饼来传递杀敌信息的事情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而事实上,元朝末年,第一个坚起反元大旗的人可不是刘伯温,更不是朱元璋,他们都是后来看到形势日益不对,而后加入反元大军的。最早反元的是白莲教的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他们长年累月在黄河边传教,利用宗教来凝聚人心,鼓动受到压迫的老百姓起来反抗元朝。
但是后来,在元朝政府优势兵力的镇压下,韩山童和刘福通先后阵亡,由他们一手创办的红巾军也失败了。
但是他们所点燃的元末农民起义之火再也没有熄灭掉,在战争中,朱元璋越打越强,直到最后取得胜利,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可能是出于宣传的需要,为了强化朱元璋在反元斗争中的领导作用,他手下的谋士们一手策划了所谓的“月饼传信息”谣言,并且广为传播,让人们认识到朱元璋就是真龙天子,只有真龙天子才能想得出如此绝纱的方法。
其实所谓的八月十五杀鞑子是经不起推敲的,当时元朝政府不仅势强大,而且在基层老百姓当中广布眼线,有任何的风吹草动,朝廷很快就会知道。
标签: 七月半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