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小年由来?
由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小年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在殷商时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内容。魏晋之后,作为“祀灶”对象的灶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小年作为节日基本成型。但是,古代人们过小年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这天。
不过,到了清朝雍正皇帝,小年的日期发生了变化。清朝皇族统治者信奉萨满教,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敬神。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清王朝皇族过萨满节日,腊月二十三敬神,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腊月二十四,再过小年,还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更主要的是,两者的仪式有些相同之处。等到雍正当皇帝的时候,觉得比较的繁琐,于是提出了小年提前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在敬神的时候顺便也拜拜灶王爷。
在雍正的要求下,清朝统治者都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因为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受清朝统治者的影响很小,仍在选择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腊月二十四为什么是小年?
小年,通常指扫尘、祭灶的日子,被视为“忙年”的开始。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
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区也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腊月习俗,二十三烙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大家都一样吗?
谢谢悟空邀请!
这个不一定,那天都行。
腊月二十三烙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这都是人们代代相传,留下来的说法,其目的是引导人们有序的安排生活,毕竟临近过年的时候,事儿很多,人也比较忙,有这样的文化思想指导,一件件事情都能,在年前处理的很妥当 。
题目说的大概是老一辈人的年前做事的一种状态,腊月二十三做馍馍炸油饼拉果子,二十四打扫各房子卫生清理一年中积累的灰尘和垃圾,二十五做豆腐做粉条做五花肉等。因为那时候的物质相对匮乏,过年才叫真正的过年,是一年中食物最丰盛的时候,但是这各种各样的美食都是要家庭女性成员一样一样做出来的,不像现代人基本靠买。
假如说传统文化里面没有这样的生活方面的指导,对于农村来说就比较乱套,一个村子里面做各种事情都是需要大家相互帮忙的,独门独户自己是玩不转的,比如:今天腊月二十四,村里有几家杀猪的,有几家在扫房子,还有几家在做馍馍做豆腐,这些事情除了打扫房子,厨房里做吃食自己一家人就搞定了,但是其他的事情需要村里人的帮忙,如此一来,各家干各家的事情就很难找到人帮忙,隔天到自己家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也找不到人,这样就会耽误大家的事情,不能使生活如意且有效率的进行。有了这样的习俗大家都约定俗称,很多事就简单了。
再比如:村里杀猪基本都是几家约好的某一天同时动手,一家家的都有人帮忙也热闹,老一辈人磨豆腐做粉条这些活计都不是一家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几家人合起来一起做才能做快做好,如果是老一辈干过这些事情的人就很清楚,我六七岁的时候家里也自己做粉条做豆腐。现代人生活条件比较好,过年除了必要动手做的吃食以外,其他的都能买到,能买到谁还自己费劲去做啊!也就越来越少的人能体会到这种大集体互相帮衬过日子的乐趣了。
标签: 腊月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