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明年年景好不好?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明年年景好不好?
这句话与二十四节气的霜降节气有关,霜降节气还有7天时间就到了,我们很期待霜降节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气,是冷还是暖?是下雨还是晴天?是有下霜还是无霜?再过一个星期就知道了。
不过,我们可以从这个俗语中先来分析一下,“先冬后霜,来年大荒”这句话与霜降节气有密切联系。
霜降节气是排名第十八位的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气的到来是秋季准备消退而冬季渐长,也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了。今年的霜降节气是在10月23号06:59分到来,是农历的九月初七。霜降节气带来的是早晚气温降低,晚上如果露水足,气温下降明显到达0℃的时候,就会有霜降落下来了。
当然,我们先要明白一点,因为每年天气变化不一样,霜降节气到了,不一定能立马下霜了,因为也有霜降节气来临之后,气候温暖的时候,气温高,天气冷得慢,即使到了霜降节气也不会下霜的。
俗话“先冬后霜”,这里面冬就是天气变冷的意思,并不是说的冬天,在这里就是指霜降节气来临之后,天气比较暖和,霜降之后短时间内不会下霜,要等到后面天气冷了才有霜,这就是先冬后霜的意思。简单点说,霜降节气来临的时候,天气温暖,不会下霜,这也预示着今年是暖冬的说法。暖冬对于农民来说是灾害性的。
“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
这里的九月霜降无霜打与先冬后霜意境差不多,都是说的暖冬,无霜打的情况,这样冬季就是暖冬。
暖冬,来年会是大荒吗?
这个说法有点过头了,暖冬是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影响,但不至于说是大荒。暖冬带来哪些影响呢?1、暖冬的冬季天气温暖,气温高,冬小麦和油菜生长很旺盛,油菜很可能提前出薹开花,而小麦提前分蘖拔节生长。但是到了寒冷春节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冷,徒长的农作物会发生冻害。俗话说“麦无二次生”,小麦一旦发生冻害之后,就会减产甚至绝收了。2、暖冬带来春季的“倒春寒”天气。倒春寒天气是春季气温降低带来下雪,导致春化了的植物发生冻害,倒春寒天气是极端灾害天气。3、暖冬带来病虫害爆发,这样庄稼地的农作物受害严重。
前段时间网上在传: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冬或是六十年一遇的冷冬。实际上相关专业人士分析后不过是非专业人士贩卖焦虑,制造恐慌的噱头而已。明白基本科学原理的人应该都知道,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拉尼娜并不会对气候起到决定性影响。
俗语:“先冬后霜,来年大荒”和上面讲到的贩卖焦虑实质是相同的,警示作用远比科学性强,没有太大指导意义。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的意思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有个节气霜降,霜降以后会有明显气候变化,农作物上面会落霜,温度下降明显。“先冬后霜,来年大荒”和霜降这个节气密切相关,是古代劳动人民经验总结。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霜降以后温度下降不明显的话,那短时间内就不会下霜,要等到立冬以后才会看到下霜。这样一来来年庄稼收成可能就不会很好,甚至会有大灾年发生,老百姓日子会难过。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什么依据?
这句俗语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是:霜降以后温度过高,下霜时间就会明显推迟,冬季就会是暖冬,暖冬会影响农作物收成。暖冬影响农作物产量是有科学依据的,能影响到整体的产量和质量。
暖冬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温度高,下雪量有限,无法覆盖住地里的麦苗或者油菜,温度过低会影响庄稼生长,且会有大量病虫害;二是冬季没有积雪,干旱的天气无法给庄稼补充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农作物生长的速度会明显下降。从某种程度而言,暖冬的确不利于庄稼生长,会影响到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虽然基本逻辑没有问题,但是要知道即使在现代我国科学研究人员都无法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何况是古代社会。因此以霜降的冷暖来推测冷冬或者暖冬缺乏根本科学依据,就连拉尼娜来临后都没人敢百分百确定今年是冷冬,大的气候背景是逐渐变热的。
明年年景好不好?
标签: 鼠年六十年灾情